• shuāng
  • jiān
  • bī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ǚ shuāng jiān bīng

成语解释:履:踩,踏。踩着霜,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。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,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。

成语出处:《周易 坤》:“初六,履霜坚冰至。像曰:履霜坚冰,阴始凝也;驯致其道,至坚冰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看到事物苗头就对其发展有所警戒

繁体字形:履霜堅冰

英文翻译:walk on hoar-frost and later on solid ice

履霜坚冰的意思

履:1.鞋:衣履。革履。削足适履。2.踩;走:履险如夷。如履薄冰。3.脚步:步履。4.履行:履约。

霜:1.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。2.白色如霜的粉末:柿霜。3.比喻白色:霜鬓。

坚:1.硬;坚固:坚冰。坚城。坚不可破。坚如磐石。2.坚固的东西或阵地:攻坚。披坚执锐。无坚不摧。3.坚定;坚决:坚信。坚守阵地。4.姓。

冰:1.水在0℃或0℃以下凝结成的固体:湖里结冰了。2.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:刚到中秋,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。3.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:把汽水冰上。4.像冰的东西:冰片。冰糖。干冰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履霜坚冰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抽象,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很实用。比如你早上出门看到地面结了一层薄霜,心里嘀咕“今天可能要降温”,于是默默翻出厚外套——这就是“履霜坚冰”的生动写照。它提醒我们:看到小迹象,就要为后续的大变化做好准备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为什么强调‘预见性’?”其实古人用“霜”和“冰”的递进关系,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累积效应。就像工作中发现同事频繁加班,可能是团队效率下降的信号;观察到孩子连续几天写作业拖延,或许需要及时沟通学习状态。这些场景都在印证:忽略细节的预警,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麻烦。

我曾在项目管理中深有体会。某次发现供应商送货延迟了2天,当时觉得“偶尔失误可以理解”,结果三个月后演变成供应链断裂。这种教训让我明白,“履霜”阶段看似微不足道,却最需要警觉。就像现在气候变化的话题,极地冰川的消融,何尝不是人类早年忽视环境问题的结果?

现代人常说的“蝴蝶效应”,和这个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不同的是,“履霜坚冰”更强调主动预判而非被动接受。比如看到自媒体平台兴起时,有人立即学习视频剪辑;发现AI技术突破时,有人抢先研究应用场景。这种思维模式,在快速变革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。

当然,预判不等于焦虑。有个朋友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,幼儿园阶段就报满兴趣班,这反而违背了“履霜坚冰”的本意。真正的智慧在于把握分寸:既不过度解读每个信号,又能从规律性现象中提炼有效信息。就像老农看云识天气,靠的是经验积累而非盲目猜测。

当我们把视线投向科技创新领域,会发现这个成语焕发着新生命。特斯拉早期布局电动车时,多数人还盯着油箱容量;华为研发5G时,消费者还在比较4G网速。这些成功案例都在证明:在“霜降”阶段就预见“坚冰”趋势,往往能抢占先机。这种前瞻性思维,或许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。

履霜坚冰的造句

  1. 造句 履霜坚冰人未老,天风海浪自悠悠。
  2. 造句 杀人灭口,此生杀之柄,不自主出,而下移佞臣,履霜坚冰,弥不可长。
  3. 造句 这个秋天不是一个固守元气的秋天,而是一个可能动伤元气的时节,如果再不小心警惕,两岸的履霜坚冰都有可能出现。
  4. 造句 一则只顾个人,一则全为大众,距离稍异,总账则悬殊实甚,真可谓履霜坚冰,其来有自了。
  5. 造句 以‘履霜冰至’‘括囊黄裳’‘龙战于野’三式,‘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’,而‘履霜坚冰,阴始凝也。
  6. 造句 华夏国人因于此一种气运观念之深入人心,所以又懂得见微知著,所谓月晕而风,础闰而雨,一叶落而知秋,履霜坚冰至,君子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。

"履霜坚冰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