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xiǎn
  • dǎo
  • wē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ǚ xiǎn dǎo wēi

成语解释:谓经历危险。
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外国传·日本》:“外夷修贡,履险蹈危,来远,所费实多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履險蹈危

英文翻译:Take risks

履险蹈危的意思

履:1.鞋:衣履。革履。削足适履。2.踩;走:履险如夷。如履薄冰。3.脚步:步履。4.履行:履约。

险:1.地势险恶、复杂,不易通过;险要:险地。险峻。山高水险。这条盘山公路弯道多,很险。2.地势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:天险。无险可守。3.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:冒险。保险。脱险。险症。巡堤查险。4.狠毒:阴险。险诈。5.险些:险遭不幸。

蹈:1.践踏;踩:赴汤蹈火。重蹈覆辙。循规蹈矩。2.跳动:舞蹈。手舞足蹈。

危:1.危险;不安全(跟“安”相对):危急。危难。转危为安。居安思危。2.使处于危险境地;损害:危害。危及。3.指人快要死:临危。病危。4.高;高耸:危冠。危樯。危楼。5.端正;正直:正襟危坐。6.二十八宿之一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履险蹈危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很近。举个例子:一位消防员冲进浓烟滚滚的大楼救人,明知可能被困,却依然选择前进。这时候可以说:“他履险蹈危的勇气,让所有人肃然起敬。”——为什么用这个词?因为它不仅强调“冒险”,更凸显了“主动踏入危险环境”的果敢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“冒险”有什么区别?比如登山爱好者挑战极限,算不算“履险蹈危”?其实关键在于“必要性”。如果登山是为了突破自我,更多属于个人选择;但如果是救援队为搜救失踪者进入无人区,就贴合这个成语的语境了。它往往带着某种责任或使命的色彩。

再来看职场中的例子。一位产品经理坚持推动创新方案,尽管知道可能失败甚至影响业绩,但他说:“市场需要突破,这时候必须履险蹈危。”这种场景下,成语传递的不仅是风险,更是一种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战略眼光。我的个人观点是:真正的领导者往往需要这种特质——在风险中寻找机遇,而不是一味规避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也能用在历史故事里。比如张骞出使西域,穿越荒漠与敌国,最终开辟丝绸之路。史书评价他“履险蹈危十余载,终成凿空之举”。这里的“险”不仅是自然环境,更包含政治博弈的危机,但正是这种主动踏入未知的魄力,改写了文明交流的轨迹。

最后想探讨的是:我们是否应该鼓励履险蹈危?这需要分场景。比如航天工程师测试新火箭,必须精确计算风险;而年轻人盲目追求刺激则不可取。关键在于区分“有价值的冒险”和“无意义的鲁莽”。就像老话说得好:“智者不避危,但求危中有为。”——这种平衡智慧,或许才是成语留给我们最深的启示。

"履险蹈危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