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ǚ zú chà jiān
成语解释:足与足,肩与肩相接近,形容极亲近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王道孺《与何炯书》:“岂复得与二三士友,抱接膝之欢,履足差肩,摛绮糓之清文,谈希微之道德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交往
繁体字形:履足差肩
英文翻译:Walking on the wrong foot
履:1.鞋:衣履。革履。削足适履。2.踩;走:履险如夷。如履薄冰。3.脚步:步履。4.履行:履约。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差:[chā]1.义同“差”(chà):差别。差异。2.减法运算中,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。如6-4=2中,2是差。也叫差数。3.稍微;较;尚:差可。天气差暖。[chà]1.不相同;不相合:差得远。2.错误:说差了。3.缺少;欠:差点儿。还差一个人。4.不好;不够标准:质量差。[chāi]1.被派遣去做的事;公务;职务:兼差。出差。2.旧时指被派遣的人;差役:听差。解(jiè)差。[chài]同“瘥”。[cī]见〖参差〗(cēncī)。
肩:1.肩膀:并肩前进。2.担负;担任:身肩重任。
“履足差肩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拆开看就很有趣。“履”是鞋,“差”指交错,整体形容人挤人时脚碰脚、肩蹭肩的场景。比如清晨的菜市场,大爷大妈们挑拣新鲜蔬菜时,挎着菜篮的手臂时不时碰到旁人后背,这时候用“摊位前人群履足差肩”就能立刻让人联想到那份热闹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‘摩肩接踵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两者都形容拥挤,但“履足差肩”更强调肢体接触的细节。就像早高峰的地铁里,乘客的鞋子会无意间互相踩到,这种具体而微妙的画面感,正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。
在实际使用中,这个成语还能延伸出人际关系的隐喻。比如形容两家竞争激烈的奶茶店开在同一条街,“品牌广告履足差肩地争夺顾客眼球”,既保留了空间上的拥挤感,又带出商业竞争的紧张氛围。这种灵活转换的能力,让中文成语像乐高积木一样充满组合趣味。
个人认为,这类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“用旧瓶装新酒”。当我们用“履足差肩”描述网红打卡点的排队盛况时,既传承了语言的历史脉络,又让传统文化在社交媒体时代继续闪光。下次遇到人潮涌动的场景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,或许能让你的描述多几分古典韵味。
需要留意的是,成语使用要符合情境。若是描写恋人依偎漫步,用“履足差肩”就显得不合时宜——这时候“并肩而行”才更贴切。语言就像调味料,关键不在于多寡,而在于恰到好处地激发文字的香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