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āng
  • dǎo
  • huǒ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ǚ tāng dǎo huǒ

成语解释:身入汤火。喻处苦难之境。

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重俊传》:“复御家不法,其奴仆若履汤蹈火,忤其意者,或鞭之,或刃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境

繁体字形:履湯蹈火

英文翻译:go into boiling water and walk through fire and water

履汤蹈火的意思

履:1.鞋:衣履。革履。削足适履。2.踩;走:履险如夷。如履薄冰。3.脚步:步履。4.履行:履约。

汤:[tāng]1.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。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:米汤。姜汤。煲汤。2.开水;热水:赴汤蹈火。3.中药方剂。用水煎服:茵陈汤。4.也叫成汤、唐、大乙。商朝第一个君主。夏桀残酷暴虐,人民反对,诸侯叛离。汤起兵灭夏,约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,都亳(今河南商丘)。[shāng]〔汤汤〕水流大而急。

蹈:1.践踏;踩:赴汤蹈火。重蹈覆辙。循规蹈矩。2.跳动:舞蹈。手舞足蹈。

火:1.燃烧,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:火力。火烛。火源。火焰。烟火。火中取栗(喻为别人冒险出力,而自己吃亏上当,毫无所获)。2.紧急:火速。十万火急。3.指枪炮弹药等:火药。火炮。4.发怒,怒气:火暴。火性。5.中医指发炎、红肿、烦躁等的病因:肝火。毒火攻心。6.形容红色的:火红。火腿。7.古代军队组织,一火十个人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履汤蹈火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的正确写法应该是“赴汤蹈火”,指不避艰险、奋不顾身的精神。不过既然大家习惯用“履汤蹈火”,我们不妨先聊聊它的含义。比如古代将军带兵打仗时,常会说“为了百姓安宁,我甘愿履汤蹈火”,这里的“汤”指滚水,“火”自然是烈火,连起来就是“哪怕面对极端危险也要勇往直前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“拼命三郎”式的精神吗?举个例子,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去高风险地区支援,他们说“这时候不上谁上?”——这种责任感正是“履汤蹈火”的现代诠释。危险依然存在,只是形式从战场变成了手术台或实验室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影子。比如创业团队为了赶项目进度,连续熬夜三个月,开玩笑说“咱们这真是履汤蹈火的节奏”。虽然带着调侃,但背后藏着对目标的执着。这里的关键在于,人们并非真的在滚水里行走,而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达决心。

我个人觉得,成语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跨越时代。就像现在年轻人说“我为你两肋插刀”,和古人说“赴汤蹈火”其实是同一种情感表达。这种精神内核从没消失,只是换了更贴合当下语境的载体。比如朋友借钱时说“你开口我肯定帮忙”,本质上也是愿意为信任的人承担风险。

最后想说的是,语言就像流动的河,成语也会随着时间演变出新的生命力。下次听到有人说“这次拼了命也要完成”,不妨笑着接一句:“你这是要履汤蹈火啊?”对方可能会愣一下,然后和你一起笑出声——语言本该这么鲜活有趣。

"履汤蹈火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