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ǔ cí bǐ shì
成语解释:见“属辞比事”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·高祐传》:“至若左氏,属词比事,两致并书,可谓存史意,而非全史体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撰文记事
繁体字形:屬詞比事
英文翻译:historify
属:[shǔ]1.类别:金属。2.生物学中把同一科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属,如猫科分为猫属、豹属等,禾本科分为稻属、小麦属、燕麦属等。属以下为种。3.隶属:直属。附属。湟中县属青海省。4.归属:胜利终属我们!5.家属;亲属:军属。烈属。6.系;是:查明属实。纯属虚构。7.用十二属相记生年:哥哥属马,弟弟属鸡。见〖生肖〗。[zhǔ]1.连缀;连续:属文。前后相属。2.又同“嘱”。
词:1.(词儿)说话或诗歌、文章、戏剧中的语句:戏词。义正词严。词不达意。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。2.一种韵文形式,由五言诗、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,起于唐代,盛于宋代。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,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,因此又叫做长短句。有小令和慢词两种,一般分上下两阕。3.语言里最小的、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。
比:1.比较;较量:比干劲。学先进,比先进。2.能够相比:近邻比亲。坚比金石。演讲不比自言自语。3.比画:连说带比。4.对着;向着:别拿枪比着人,小心走火。5.仿照:比着葫芦画瓢(比喻模仿着做事)。6.比方;比喻: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。7.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,叫做它们的比,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: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。8.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: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。9.a)“一”加量词在“比”的前后重复,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: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。b)比较高下的时候用“比”,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“跟”或“同”。10.姓。11.紧靠;挨着:比肩。鳞次栉比。12.依附;勾结:朋比为奸。13.近来:比来。14.等到:比及。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成语“属词比事”听起来有点陌生,它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,小明看到同事因为沟通不畅闹矛盾,主动提醒:“咱们该‘对症下药’,先理清客户需求再推进项目。”这里既用比喻说明了解决方法,又缓和了现场气氛,这就是典型的属词比事——用合适的话语描述具体场景。
为什么要费劲找成语表达?直接说大白话不好吗?比如妈妈教孩子整理书包时说:“做事要‘举一反三’,就像整理完课本还能顺带擦桌子。”孩子不仅记住了整理步骤,还理解了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。成语的浓缩意象能让抽象道理变得可触摸,这是普通陈述难以达到的效果。
有人担心成语会显得老派,真是这样吗?看这个场景:新人汇报方案时用“水到渠成”形容项目前景,领导立即接话:“看来咱们要多‘添几把柴火’。”双方用成语互动,既传递了信心又明确了行动方向。好的成语就像调味料,适量使用能让沟通更有滋味。
我个人常把成语当作思维跳板。上周邻居抱怨孩子沉迷手机,我说:“试试‘围魏救赵’,带他去攀岩馆释放精力。”后来听说孩子真的转移了兴趣。成语的智慧在于,它不仅能描述现状,还能启发解决问题的多元视角。
下次遇到复杂情况时,不妨在脑海里搜索合适的成语。就像拿着多功能工具刀,总有个成语能帮你精准拆解问题。但要注意别变成“掉书袋”,自然融入对话才能让古老智慧真正活起来。毕竟,语言的生命力永远在于恰如其分地连接人与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