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ǐ 齿
  • zhī
  • zhé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 chǐ zhī zhé

成语解释:形容内心喜悦之甚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谢安传》:“既罢,还内,过户限,心喜甚,不觉屐齿之折,其矫情镇物如此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人高兴

繁体字形:屐齒之摺

英文翻译:Broken teeth

屐齿之折的意思

屐:1.木头鞋:木屐。2.泛指鞋:屐履。

齿:1.牙12.物体上齿形的部分:锯齿儿。梳齿儿。篦子缺了几个齿儿。3.带齿儿的:齿轮。4.并列;引为同类:齿列。不齿于人类。5.年龄:序齿。齿德俱尊。6.说到;提起:齿及。不足齿数(shǔ)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折:[shé]1.断(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):树枝折了。桌子腿撞折了。2.亏损:折本儿。折耗。3.姓。[zhé]1.断;弄断:骨折。把树枝折断了。2.损失:损兵折将。3.弯;弯曲:曲折。百折不挠。4.回转;转变方向:转折。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。5.折服:心折。6.折合;抵换:折价。折账。折变。7.买卖货物时,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,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,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,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:对折。打九折。8.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,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。9.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,形状有“乛乚꒒乙”等。10.姓。11.折叠:折扇。折尺。她把信折好,装在信封里。12.折子:奏折。存折儿。[zhē]1.翻转:折跟头。2.倒(dào)过来倒过去:水太热,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。

成语评论

屐齿之折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古人观察生活的智慧。简单来说,它描述的是一个人表面上镇定自若,但细微的动作却暴露了内心的波动。比如《晋书》里记载的谢安,得知淝水之战大胜后,明明内心狂喜,却假装淡定下棋,结果走路时连木屐的齿被门槛碰断都没察觉——这就是“屐齿之折”的经典画面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?其实,这种“表里不一”的现象至今随处可见。比如你熬夜加班赶完项目报告,第二天开会时嘴上说“这方案改得挺顺利”,手里却把圆珠笔按得咔哒响;或是孩子考了满分,家长一边说“别骄傲”,转身却偷偷给班主任发感谢短信。这些细节不正是当代版的“屐齿之折”吗?

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趣:去年科技展会上,某公司CEO在台上淡定介绍新产品,但眼尖的记者发现他演讲时反复调整左手腕表的位置——后来才知道,那天正是他们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时刻。这种无意识的小动作,完美诠释了成语里“强装镇定却露马脚”的精髓。

在我看来,这个成语更像是面镜子,提醒我们既要学会控制情绪,也要懂得接纳自己的真实反应。现代职场中,人人都在修炼“情绪稳定”的必修课,但偶尔让木屐齿断一断又何妨?毕竟过分压抑反而可能像高压锅,不如适当释放更健康。

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,不妨多观察周围细节:同事汇报时颤抖的激光笔红点、朋友聊天时无意识转动的咖啡杯,甚至是自己收到好消息时突然加快的打字速度……这些现代生活的“屐齿之折”,既是人性真实的流露,也是人际交往中有趣的观察窗口。

"屐齿之折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