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ū shēn rǔ zhì
成语解释:屈:降低。降低自己的人格,改变自己的心志
成语出处: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昔居天上兮,珠宫玉阙。今日草莽兮,事何可说。屈身辱志兮,恨何可雪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屈身辱志
英文翻译:To bend one's body and humiliate one's will
屈:1.弯曲;使弯曲:屈指。屈膝。猫屈着后腿,竖着尾巴。2.屈服;使屈服:宁死不屈。威武不能屈。3.理亏:屈心。理屈词穷。4.委屈;冤枉:受屈。叫屈。你可屈死我了。5.姓。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辱:1.耻辱(跟“荣”相对):羞辱。屈辱。奇耻大辱。2.使受耻辱;侮辱:折辱。辱骂。丧权辱国。3.玷辱:辱没。辱命。4.谦辞,表示承蒙:辱临。辱承指教。
志:1.志向;志愿:立志。得志。志同道合。2.志气;意志:人穷志不短。3.姓。4.称轻重;量长短、多少:用秤志志。拿碗志一志。5.记:志喜。志哀。永志不忘。6.文字记录:杂志。县志。《三国志》。7.记号:标志。
“屈身辱志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沉重,但它背后藏着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影子。举个例子:小张为了保住工作,不得不接下本不属于自己的杂活,甚至对上司的无理要求点头称是。同事问他:“你明明有才华,何必这么委屈?”他苦笑道:“家里房贷和孩子学费压着,我只能先低头。”
这时候问题来了:为什么有人宁可压抑自尊也要妥协?答案其实藏在成年人的生存逻辑里——当现实压力远大于个人尊严时,暂时的退让可能成为保护重要事物的盾牌。就像疫情期间很多创业者主动降薪求生存,表面看是“辱志”,实则是为团队争取喘息空间。
另一个例子来自历史故事。越王勾践战败后给吴王夫差当马夫,卧薪尝胆十年。这段记载生动诠释了“屈身”与“蓄力”的辩证关系。他并非真正放弃志向,而是将屈辱转化为复国的燃料。这提醒我们:判断一个人是否“辱志”,关键要看妥协是终点还是跳板。
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职场新人更容易为“屈身辱志”感到痛苦,而资深人士往往将其视为策略。就像程序员小王曾因为修改二十遍方案而愤然离职,三年后他却说:“现在遇到同类情况,我会先改五版争取信任,再慢慢输出自己的想法。”这种转变背后,是对现实复杂性的更深理解。
不过需要警惕的是,长期压抑可能带来心理损耗。就像被压弯的竹子,适度弯曲能增强韧性,过度则可能折断。如何在妥协与坚守间找到平衡点?或许可以借鉴水流的智慧——遇到巨石绕道而行,但始终朝着大海的方向。真正的志气不在于永远昂首,而在于清楚知道何时该弯腰,何时必须挺直脊梁。
最后想说的是,每个选择“屈身”的瞬间,其实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。有人因此厚积薄发,有人却迷失方向,其中的分水岭在于:你是否在妥协时仍清楚记得,那个值得为之坚持的初心究竟是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