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ū zhǐ yī suàn
成语解释:屈:弯曲。扳着指头一算
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过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算计
繁体字形:屈指一算
英文翻译:count on one's fingers
屈:1.弯曲;使弯曲:屈指。屈膝。猫屈着后腿,竖着尾巴。2.屈服;使屈服:宁死不屈。威武不能屈。3.理亏:屈心。理屈词穷。4.委屈;冤枉:受屈。叫屈。你可屈死我了。5.姓。
指:1.手指头:食指。五指。屈指。首屈一指。2.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“一指”,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:下了三指雨。这双鞋大了一指。两指宽的纸条。3.(手指头、物体尖端)对着;向着:用手一指。时针正指十二点。4.(头发)直立:发指。5.指点:指导。指示。指出正确方向。有问题请您指出来。6.意思上指着:这不是指你说的,是指他的。7.指望;依靠:指靠。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算:1.计算数目:珠算。笔算。心算。预算。能写会算。算了一笔账。2.计算进去:明天赛球算我一个。3.谋划;计划:失算。打算。盘算。暗算。算计。4.推测:我算他今天该动身了。5.认做;当做:他可以算一个好学生。你们挑剩下的都算我的。6.算数;承认有效力:他说的不算,还得你说。7.作罢;不再计较(后面跟“了”):算了,别说了。他不愿意就算了吧。8.表示比较起来最突出:我们班里,就算他年纪最小了。9.总算:最后算把这个问题弄懂了。10.姓。
“屈指一算”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听过但不太常用。它字面意思是弯着手指头计算数量,但实际用来形容数量极少,甚至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。比如:“这次比赛能晋级的选手屈指可算,竞争激烈到让人屏息。”这里的关键问题是:为什么用“屈指”来表达数量少?其实古人没有计算器,掰手指是最直观的计数方式,当事情少到不需要第二只手时,自然显得珍贵或罕见。
生活中哪些场景适合用这个词?想象一个创业团队开会时,老板说:“市场上真正解决痛点的产品屈指可算。”这句话既点明了市场竞争的激烈,又暗示了自家产品的潜在价值。再比如朋友感慨:“能深夜打电话诉苦的人屈指可算。”瞬间让人感受到成年后知心关系的稀缺性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屈指一算”和“寥寥无几”有什么区别?前者更强调“亲手可数的真实感”,后者偏向抽象描述。比如形容沙漠中的绿洲,用“屈指可算”会让人联想到旅人掰着手指确认生存希望的画面,而“寥寥无几”则显得更客观冷静。
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的“身体记忆”。当我们真的掰动手指时,皮肤的触感会强化大脑对“稀缺性”的认知。就像小时候攒零花钱买玩具,一枚枚硬币数着递出去的场景,永远比电子账户的数字更令人印象深刻。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表达方式,正是中文的精妙之处。
如今在数据爆炸的时代,“屈指可算”反而有了新内涵。当算法推荐铺天盖地时,真正值得花时间的内容或许仍屈指可算。这提醒我们:数量不等于质量,关键时刻要学会做减法。就像整理衣柜,留下的那几件经典款,往往比成堆的闲置衣物更有生命力。
下次遇到需要强调稀缺性或珍贵度的场合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不仅能准确传递信息,还能唤醒听者对手指触碰的原始记忆——毕竟在数字化洪流中,这种真实的触感体验,本身也快要屈指可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