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ū wú qiú ān
成语解释: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。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;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不追求享受
繁体字形:居無裘安
英文翻译:have no devotion to material things
居:1.住:居民。分居。2.住的地方;住所:迁居。民居。故居。3.在(某种位置):居左。居首。4.当;任:居功。以专家自居。5.积蓄;存:居积。奇货可居。6.停留;固定:变动不居。岁月不居。7.用于某些商店的名称(多为饭馆):同和居。沙锅居。8.姓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安:1.安定:心神不安。坐不安,立不稳。2.使安定:安民。安神。安邦定国。3.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:安于现状(满足于目前的状况,不求进步)。安之若素。4.平安;安全(跟“危”相对):公安。治安。转危为安。5.使有合适的位置:安插。安顿。6.安装;设立:安门窗。安电灯。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。7.加上:安罪名。安个头衔。8.存着;怀着(某种念头,多指不好的):你安的什么心?9.姓。10.疑问代词。11.问处所,跟“哪里”相同:而今安在?12.表示反问,跟“怎么、哪里”相同:不入虎穴,安得虎子?。安能若无其事?13.安培的简称。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,电流强度就是1安。
“居无求安”这个成语出自《论语》,字面意思是“居住不追求安逸”。但到底什么场景下适合用它呢?举个现实例子:一位创业者放弃了大公司的稳定工作,租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开发新产品。当朋友问他为何不换个舒服的住处时,他笑着说:“居无求安嘛,现在精力得放在项目上。”这里成语不仅形容生活条件,更凸显了主动选择艰苦环境以实现目标的决心。
有人可能会问:难道追求舒适生活就是错的吗?其实成语的重点在于“主动取舍”。比如考古队员常年在野外搭帐篷工作,蚊子叮咬、风吹日晒都不抱怨。他们并非不喜欢空调房,而是认为发掘文物比个人享受更重要。这种明确的价值排序,才是“居无求安”传递的核心精神。
换个角度看,现代社会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现象,恰好能用这个成语反思。我曾见过留学生为了买名牌包连续吃一个月泡面,这和“居无求安”形成鲜明对比。成语提醒我们:当舒适成为唯一追求时,人反而可能被物质绑架。就像登山者不会背着沙发去爬珠峰,生活中也需要适时轻装上阵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并非提倡自虐式生活。有位退休教师把积蓄捐建希望小学,自己住在老房子里种菜养花。他说:“屋子不漏雨就行,看到孩子们能读书才真安心。”这种在基本需求满足后追求更高价值的状态,或许才是当代人实践“居无求安”的智慧方式——既不被物质束缚,也不刻意找苦吃。
最后想分享个观察:疫情期间很多年轻人开始尝试极简生活。有人卖掉多余物品搬到小公寓,腾出时间学新技能;也有人周末去山区支教,尽管交通不便。这些选择背后,其实都在用不同方式诠释“居无求安”的现代意义:减少对安逸的依赖,往往能让人生获得更多可能性。说到底,这个流传千年的成语,至今仍在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平衡物质与精神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