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n dì zhǔ zhī yì
成语解释:地主:当地的主人;谊:通“义”。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,指招待外地来客
成语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晚生得蒙青目,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,如何便要去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交往
繁体字形:尽地主之谊
英文翻译:Make the best of our friendship
尽:[jìn]所有的:尽数。尽人皆知。[jǐn]1.力求达到最大限度:尽早。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。尽可能地减少错误。2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,不得超过: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。3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:先尽旧衣服穿。单间房间不多,尽着女同志住。4.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,跟“最”相同:尽前头。尽北边。5.尽自:这些日子尽下雨。事情已经过去了,尽责备他也无益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主:1.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,家庭的首脑:主人。物主。失主(失掉财物的人)。当家作主。2.旧时臣子称君王,下级称上级,仆人称家主:君主。主上。3.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,决定:主张。主见。主意。主义。4.对事物有决定权力:民主。自主。主持。主宰。主权(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)。5.最重要的,最基本的:主次。主要。主力。主将(jiàng)。6.预示:早霞主雨。7.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:木主。神主。8.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。9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谊:交情:友谊。情谊。深情厚谊。
“尽地主之谊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作为主人,要尽到待客的礼节”,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说白了就是:家里来客人了,你得让人家吃好喝好、宾至如归。比如你请朋友到老家玩,主动带他们去本地特色餐馆,介绍哪家臭豆腐最正宗,哪条小巷藏着百年茶馆——这就是在“尽地主之谊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查攻略,主人带路还有必要吗?举个例子,小李带外地同事逛杭州,不光推荐了西湖,还特意绕开游客扎堆的断桥,带对方去了茅家埠的芦苇荡看日落。同事感慨:“这地方地图上都没标,没你带路真发现不了!”你看,主人的“隐藏款推荐”往往比算法更有人情味。
再举个反例:小王去上海出差,接待方只发了份电子行程表,见面时全程刷手机。小王想尝尝蟹粉小笼,对方却回:“你自己搜附近评分高的吧。”这种“甩手掌柜”式接待,显然没做到“尽地主之谊”。关键不在于花多少钱,而是主动传递“这是我的地盘,我罩着你”的诚意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在数字化时代反而更显珍贵。当导航软件能解决80%的路线问题,真正稀缺的是主人根据经验做的个性化安排——比如知道菜市场阿婆的糖炒栗子比网红店更香,或是提醒客人避开早高峰的地铁换乘站。这些细节里藏着的,是超越义务的用心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如果AI导游能精准推荐所有景点,人类还需要“尽地主之谊”吗?我的看法是,科技再发达,也替代不了主人指着巷口老槐树说“我小时候常在这儿捉知了”时,眼里闪过的光。毕竟招待的温度,永远在人情而不在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