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n rù gòu zhōng
成语解释:彀中:弓箭射程以内,比喻牢笼、圈套。尽数网罗,全部就范。
成语出处: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述进士》:“(唐太宗)尝私幸端门,见新进士缀行而出,喜曰:‘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!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
繁体字形:儘入彀中
英文翻译:have all come within shooting range
尽:[jìn]所有的:尽数。尽人皆知。[jǐn]1.力求达到最大限度:尽早。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。尽可能地减少错误。2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,不得超过: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。3.(有时跟“着”连用)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:先尽旧衣服穿。单间房间不多,尽着女同志住。4.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,跟“最”相同:尽前头。尽北边。5.尽自:这些日子尽下雨。事情已经过去了,尽责备他也无益。
入:1.进去。与“出”相对:入场。入冬。2.参加:入伍。入团。3.合乎;合于:入情入理。4.收入:岁入。5.入声。
彀:1.把弓张满。2.圈套;牢笼:入彀。3.同“够”。
中:[zhōng]1.方位词。跟四周的距离相等;中心:中央。华中。居中。2.指中国:中文。古今中外。3.方位词。范围内;内部:家中。水中。山中。心中。队伍中。4.位置在两端之间的:中指。中锋。中年。中秋。中途。5.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农。中学。中型。中等。6.不偏不倚:中庸。适中。7.中人:作中。8.适于;合于:中用。中看。中听。9.成;行;好:中不中?。这办法中。饭这就中了。10.姓。[zhòng]1.正对上;恰好合上:中选。猜中了。三枪都打中了目标。2.受到;遭受:中毒。中暑。胳膊上中了一枪。
“尽入彀中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全都被收入弓箭的射程范围”,现在常用来形容“所有目标都落入掌控之中”。比如一家科技公司通过高薪和股权激励,将行业顶尖人才全部招至麾下,媒体可能会评价:“这一波操作,让业内精英尽入彀中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商业竞争里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某综艺节目通过精准定位观众喜好,同时邀请流量明星和实力派演员,收视率断层登顶——这种“通吃”的布局,同样可以称为“尽入彀中”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社区超市推出“满50元抽家电”活动,结果周边三个小区的居民几乎全来消费。街坊张阿姨说:“他们家这招真狠,把买菜的人一网打尽。”这不正是“尽入彀中”的生动写照吗?
值得思考的是,成语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什么?我认为关键在于“预判与包容”。就像下棋高手能算准对手的五步棋,好的策略既要预判各方动向,也要有容纳不同可能性的空间。但需注意,过分追求“全部掌控”反而可能失去灵活性——就像抓沙子,握得越紧漏得越多。
在自媒体创作领域,这个现象尤为明显。某知识博主既做深度干货又发趣味短视频,同时开设付费课程和免费社群,成功覆盖不同层次的用户群体。这种“组合拳”打法,本质上就是让多元需求“尽入彀中”。但个人认为,这种全覆盖策略需要强大的内容支撑,否则容易沦为形式主义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现在很多APP的推送算法越来越精准,用户刷到的内容似乎都“恰好符合心意”。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“尽入彀中”?技术本无善恶,关键看使用者如何在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间找到平衡点。毕竟,真正的掌控力不在于困住所有人,而在于创造值得停留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