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ǐ
  • huò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chǐ huò zhī qū

成语解释:尺蠖:虫名,体长约二三寸,屈伸而行。尺蠖的弯曲。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

成语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

繁体字形:尺蠖之屈

英文翻译:The bend of Inchworm

尺蠖之屈的意思

尺:[chǐ]1.市制长度单位。10寸为1尺,10尺为1丈。1尺约合33.33厘米。2.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:卷尺。丁字尺。3.像尺的东西:计算尺。[chě]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
蠖:1.见〖尺蠖〗。2.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屈:1.弯曲;使弯曲:屈指。屈膝。猫屈着后腿,竖着尾巴。2.屈服;使屈服:宁死不屈。威武不能屈。3.理亏:屈心。理屈词穷。4.委屈;冤枉:受屈。叫屈。你可屈死我了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,各位老铁,今儿咱们聊聊“尺蠖之屈”这个成语。说白了,这就是形容一种“以退为进”的智慧。比如你见过那种一拱一拱爬行的尺蠖虫没?它先把身体缩成一团,再猛地往前一弹——这不就跟人生里“暂时低头是为了跳得更高”一个道理吗?

那有人要问了:“这成语到底用在哪啊?”举个例子哈,小王在职场被领导当众批评,他要是当场怼回去,可能饭碗都保不住。但人家愣是压住火气,会后单独找领导沟通,结果反而拿到了项目主导权。这不就是“尺蠖之屈”的现实版?关键时刻的隐忍,往往藏着翻盘的机会。

再往深了想,咱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究“过刚易折”。你看竹子遇风会弯腰,松树积雪懂垂枝,这不都是自然界的生存智慧?我觉着吧,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,与其硬碰硬撞得头破血流,不如学学尺蠖那种弹性思维。

不过要注意啊,“能屈能伸”可不等于无原则妥协。就像我邻居张哥,创业失败后跑去送外卖攒本钱,两年后带着新商业模式东山再起。这才是真·尺蠖精神——暂时的弯腰是为了丈量更远的天地,你说是这个理儿不?

说到底,人生这场马拉松,拼的不是某个瞬间的姿势帅不帅,而是看谁能根据地形调整步调。下次遇到坎儿了,不妨想想那只一屈一伸的小虫子,说不定就能琢磨出新路子呢!

尺蠖之屈的造句

  1. 造句 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精义入神,以致用也;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
  2. 造句 人处世有时应该像尺蠖之屈,为的是求伸。
  3. 造句 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精义入神,以致用也;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过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;穷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庄子 
  4. 造句 两人接连写对“尺蠖之屈“、“执舆”、“排奡”等词,又同时写错“淖溺”、“躔次”等题,一直打得难分难解。
  5. 造句 其缩也凝重,似尺蠖之屈,其纵也险劲,如狡兔之脱,淋漓酣畅,雄浑刚健。
  6. 造句 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
  7. 造句 说了一夜,娘最后给你四个字,‘以屈求伸’,大丈夫者,能屈能伸,尺蠖之屈,以求其伸!

"尺蠖之屈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