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ǐ yú cùn xiá
成语解释:大块美玉而小有疵病。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。
成语出处:宋·岳珂《宝真斋法书赞·蒋观文钱塘天府二贴赞》:“尺瑜寸瑕,工所不弃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尺瑜寸瑕
英文翻译:Every inch is worth every inch
尺:[chǐ]1.市制长度单位。10寸为1尺,10尺为1丈。1尺约合33.33厘米。2.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:卷尺。丁字尺。3.像尺的东西:计算尺。[chě]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瑜:1.美玉。2.玉的光彩,比喻优点:瑕不掩瑜。瑕瑜互见。3.姓。
寸:1.长度单位,10分等于1寸,10寸等于1尺。1市寸合1/30米。2.形容极短或极小:寸功。寸进。寸土。寸步。鼠目寸光。3.凑巧:你来得可真寸。4.姓。
瑕:玉上面的斑点,比喻缺点:瑕疵。白璧微瑕。纯洁无瑕。
哎,说到“尺瑜寸瑕”这个成语啊,可能不少人会挠头:这到底是夸人还是贬人呢?咱先不急着下结论,先看看实际用法。比如说吧,老张给公司谈成了个大单子,结果发票上小数点写错一位。老板拍拍他肩膀说:“你小子啊,真是尺瑜寸瑕,业务能力没得说,就是细节总出纰漏。”你品,你细品,这不就是典型的一边肯定长处,一边提醒不足嘛。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这成语和“瑕不掩瑜”有啥区别?哎您可问到点子上了!好比说小王设计的新产品拿了国际大奖,但包装盒颜色有色差。用“瑕不掩瑜”重点在“大奖的光芒盖过了小毛病”,而用“尺瑜寸瑕”就更像在说“虽然得了大奖,但包装问题也该重视”。说白了,前者偏褒义,后者更强调辩证看待。
有次我参加创业路演,看见个挺有意思的现象。有个团队演示的智能手环功能惊艳,结果现场演示时蓝牙死活连不上。投资人当场来了句:“你们这项目啊,尺瑜寸瑕得很,核心技术过硬,但用户体验的魔鬼都在细节里。”这话既给了年轻人信心,又扎扎实实指出了改进方向,比光说“不错不错”实在多了。
依我看呐,现在社会动不动就搞“完美人设”,反倒让这个成语有了新生命。就像我家闺女画参赛作品,构图色彩都绝了,偏偏签名写得歪七扭八。我逗她:“宝贝儿,你这是要当尺瑜寸瑕派画家啊?”结果人家小嘴一撅:“这叫个性签名!”您瞧瞧,新生代连接受批评都这么有创意。
其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种辩证智慧。邻居李婶烧得一手好菜,偏偏总把糖当盐放。每次聚餐大伙儿都笑她:“您这手艺真是尺瑜寸瑕,菜香飘十里,咸淡看运气。”这话既保全了面子,又提醒了问题,可比直愣愣说“您又放错调料了”高明多了。所以说啊,会说话的人,能把批评裹着蜂蜜喂给你。
下次遇到类似情况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同事方案写得精彩但错别字连篇?客户提案创意十足却超了预算?记住啊,关键是要像端出鸳鸯锅——红汤白汤分得清。既不让优点被埋没,也不让缺点打马虎眼,这才是“尺瑜寸瑕”的正确打开方式。做人做事嘛,本来就是在不断打磨中接近更好的自己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