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ùn tǔ chǐ jīn
成语解释:喻土地收益极高,极其贵重。
成语出处:清·杨懋建《帝城花样·纫芗传》:“当万葩竞秀时,培植妙卉,寸土尺金,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,蔓延庭阶,大是恨事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指土地可贵
繁体字形:寸土尺金
英文翻译:Every inch of land is worth every inch of gold
寸:1.长度单位,10分等于1寸,10寸等于1尺。1市寸合1/30米。2.形容极短或极小:寸功。寸进。寸土。寸步。鼠目寸光。3.凑巧:你来得可真寸。4.姓。
土:1.土壤;泥土:黄土。黏土。土山。土坡。土堆。2.土地:国土。领土。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土产。土话。这个字眼太土,外地人不好懂。4.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法。土专家。土洋并举。5.不合潮流;不开通:土里土气。土头土脑。6.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7.姓。
尺:[chǐ]1.市制长度单位。10寸为1尺,10尺为1丈。1尺约合33.33厘米。2.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:卷尺。丁字尺。3.像尺的东西:计算尺。[chě]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2”。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哎呦喂,说到“寸土尺金”这个成语,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:“这说的不就是北上广深的房价吗?”(笑)咱们来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!比如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商铺,巴掌大的店面月租能顶普通人一年的工资,这可不就是“寸土尺金”的活教材?
等等,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?说白了就是土地特别金贵,每一寸都像金子一样值钱。举个反常识的例子——东京银座的自动贩卖机摆放位,每年竞标价能买辆宝马,你说这地皮金贵不金贵?
有人可能要问:“这成语现在还用得上吗?”嘿,别说,最近深圳科技园有个新闻,共享办公的工位比五星级酒店标间还贵!您瞅瞅,这不就是新时代的“寸土尺金”嘛?要我说啊,这现象背后反映的是资源分配的逻辑在变,土地价值早就突破物理空间的概念了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咱老家村头的自留地倒是宽敞得很。这事儿让我突然想到,所谓“寸土尺金”其实是个相对概念。就像我二叔说的:“城里人抢厕所大的地皮,咱们乡下人发愁的是菜地没人种。”您品,您细品,是不是这个理儿?
依我看啊,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把抽象的价值具象化了。拿装修举个例,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改造,设计师能把两平米的犄角旮旯改成网红打卡点,这不就是给“寸土尺金”加了点创意附加值?所以说啊,土地金贵不金贵,关键还得看人怎么盘活它。
最后唠句实在的,下次看到天价地皮新闻时,不妨想想“寸土尺金”这个老词儿。它就像面哈哈镜,既照出了资源稀缺的现实,也提醒咱们: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可能,这才是现代人该有的生存智慧,您说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