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áo liáo kě shǔ
成语解释:寥:稀少;数:计数。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
成语出处:清·方苞《请娇除积习兴起人才札子》:“臣窃见本朝敬礼大臣,优恤庶官,远过于前明,而公卿大臣,抗节效忠者,寥寥可数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
繁体字形:寥寥可數
英文翻译:very few
寥:1.稀少:寥落。寥若晨星。2.静寂:寂寥。3.空虚;空旷:寥廓。寥无人烟。4.姓。
寥:1.稀少:寥落。寥若晨星。2.静寂:寂寥。3.空虚;空旷:寥廓。寥无人烟。4.姓。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数:[shù]1.数目:次数。数额。2.几;几个:数次。数日。3.天数;命运:气数。在数难逃。4.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。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,首先产生了自然数(正整数),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、零、无理数、负数、虚数等。5.一种语法范畴。表示名词、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。6.指数学:数理化。[shǔ]1.点算:数数(shù)。数不清。2.比较起来最突出:数得上。数一数二。3.责备;列举错误:数说。数落。[shuò]屡次:频数。
“寥寥可数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它常被用来形容数量极少、几乎可以用手指头数清楚的事物。比如走进一家冷清的书店,可能只有三五个顾客在翻书;或是深夜抬头看天,发现云层太厚,能看到的星星“寥寥可数”。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你联想到某种稀缺感?
为什么人们偏爱用这个成语?举个例子,当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“真正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发言者寥寥可数”,这比直接说“发言者很少”更有画面感。成语的凝练性让文字像被压缩过的弹簧,轻轻一碰就能弹出丰富含义。
有人问:“现代社会信息爆炸,怎么还会用形容稀少的成语?”这恰恰体现了语言的张力。我在博物馆见过明代青花瓷展,展品仅八件却挤满观众,这种“物以稀为贵”的对比,反而让“寥寥可数”焕发新意。就像现在流行断舍离,人们开始珍视少而精的事物。
这个成语能用在哪些新场景?试想环保会议上,主持人说:“真正将碳中和落地的企业依然寥寥可数。”既点明现状紧迫,又暗含改进空间。我注意到,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“专注做好三件事”的生活哲学,这种主动选择“少而精”的态度,何尝不是对“多则惑,少则得”的现代诠释?
语言就像活水,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注入新理解。当我们在科技论坛听到“原创性突破仍寥寥可数”,既是对现状的描述,也暗含对未来的期待。或许正是这种既承认局限又怀抱希望的特质,让这个四字短语始终活跃在我们的表达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