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á sān fǎng sì
成语解释:察:考查;访:探查。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2回:“饶这样,天天还是察三访四。自己再不看破些,且养身子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为人
繁体字形:詧三訪四
英文翻译:Three visits and four visits
察:1.仔细看;调查:观~|考~|~其言,观其行。2.(Chá)姓。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访:1.访问;探问:访友。来访。2.向人询问调查:访查。采访。
四:1.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哎,你听说过“察三访四”这个成语吗?乍一听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,对吧?其实啊,这词儿在生活里还挺常见的。举个例子,老张为了确认新项目的可行性,不光找同事打听,还跑去客户那儿蹲点观察,甚至周末约行业专家喝茶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察三访四”吗?说白了就是多方求证、反复核实的意思。
等等,这成语到底啥来头?我查资料发现啊,它原本可能跟古代官员下乡巡查有关。就像电视剧里演的县太爷,今天查三村明天访四镇,既要体察民情又要防止下属糊弄人。不过现在咱们用这词儿,更多是形容做事周全的态度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有人可能要问:“现在信息这么发达,动动手指就能查资料,还用得着费劲巴拉地察三访四吗?”嘿,这话可说早了!前阵子我朋友想加盟奶茶店,光看品牌方给的资料觉得特靠谱,结果挨个儿走访了五家加盟店才发现,有三家都在亏本经营。你看,这实地走访的门道,可不是网页数据能替代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察三访四也得讲究个度。见过那种钻牛角尖的人没?买个手机能跑八家店比价,最后省下两百块,油钱倒贴进去一百五。要我说啊,这就像吃火锅,调料台二十种蘸料挨个试一遍,最后发现还是麻酱最对胃口——关键得找准核心需求。
依我看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在的职场新人。刚入行那会儿,我师傅就老念叨:“别急着下结论,多问几个为什么。”后来发现,那些能在会议上提出扎实建议的同事,多半提前做过察三访四的功课。不过现在年轻人更聪明啦,他们会把线下走访和数据分析结合起来,效率反而比老一辈更高。
最后提个醒儿,察三访四可不是让人当“八卦精”。见过小区里那些打听别人家长里短的大妈没?那叫窥探隐私。真正的察三访四,应该像记者做深度报道,既要多角度求证,又要守住职业底线。说到底,任何方法都是工具,关键还得看用的人抱着啥心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