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ǐn
  • shān
  • zhěn
  • cǎ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ǐn shān zhěn cǎo

成语解释:睡草荐,以草把为枕。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。
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十七年》:“齐晏桓子卒,晏婴……居倚庐,寝苫枕草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守孝

繁体字形:寢苫枕艸

英文翻译:Bedding

寝苫枕草的意思

寝:1.睡:废寝忘食。2.卧室:入寝。就寝。寿终正寝。3.帝王的坟墓:陵寝。4.停止;平息:其议遂寝(那种议论于是平息)。

苫:[shān]1.用草做成的盖东西或垫东西的器物:草苫子。2.姓。[shàn]用席、布等遮盖:要下雨了,快把场里的麦子苫上。

枕:1.枕头:枕套。凉枕。2.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:枕戈待旦。他枕着胳膊睡着了。3.姓。

草:1.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:野草。青草。割草。2.指用作燃料、饲料等的稻、麦之类的茎和叶:稻草。草绳。草鞋。3.旧指山野、民间:草贼。草野。4.雌性的(多指家畜或家禽):草驴。草鸡。5.草率;不细致:潦草。字写得很草。6.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。a)汉字形体的一种:草书。草写。真草隶篆。b)拼音字母的手写体:大草。小草。7.初步的;非正式的(文稿):草案。草稿。8.起草:草拟。

成语评论

寝苫枕草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其实藏着古人生活的智慧。字面意思是“睡在草席上,用草当枕头”,乍一听像是描述艰苦环境,但它更常被用来形容人在特殊时期(比如守丧)的简朴生活方式。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:“古代官员回乡守丧时,常以寝苫枕草的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。”这时候问题就来了: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原始的方式生活呢?

其实这里藏着对孝道的极致表达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主动降低生活品质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,就像现代人说的“感同身受”——亲人离世带来的痛苦,通过身体的不适感外显出来。不过换个角度看,这种行为也有点像现代人“断舍离”的早期版本,用物理上的不舒适倒逼精神层面的净化。

再举个现代版的例子:“创业初期他过得像寝苫枕草,每天睡办公室地板啃方便面,就为把资金都投在产品研发上。”这时候成语的意思就从守丧扩展到了为某个目标主动吃苦。有个有趣的现象:虽然现代社会早已不用草席当寝具,但“寝苫枕草”的精神内核反而在创业者、运动员等群体中获得了新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,这种自讨苦吃有必要吗?我在采访过几位连续创业者后发现,适度的“寝苫枕草”状态能帮助人保持清醒。就像健身时的肌肉酸痛,适度的不适感反而能激发潜能。不过要把握尺度,别把自虐当美德——就像古人守丧三年可能影响健康,现代人要是天天睡地板也会落得颈椎病。

最后说点个人观察: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解读。“寝苫枕草”从丧葬礼仪演化成奋斗者符号的过程,恰恰说明人类对“吃苦”的理解在不断更新。下次看到有人自愿降低生活标准时,别急着下判断,说不定人家正在用21世纪的方式践行这个古老智慧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