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án fù duǎn shí
成语解释:形容人知识贫乏,见识短浅。
成语出处: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五:“今人寒腹短识,辄不自量造语,余耻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见识少
繁体字形:寒腹短識
英文翻译:Short sightedness
寒:1.冷(跟“暑”相对):寒冬。寒风。天寒地冻。受了一点寒。2.害怕;畏惧:心寒。胆寒。3.穷困:贫寒。4.姓。
腹:1.指内心:腹案。腹议。2.指鼎、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:壶腹。瓶腹。
短:1.两端之间的距离小(跟“长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短刀。裤子裁短了。b)指时间:短期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缺少;欠:理短。缺斤短两。别人都来了,就短他一个人了。短你三块钱。3.缺点:取长补短。说长道短。揭短儿。护短。
识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“寒腹短识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个人知识储备不足、见识短浅。比如有人突然被问到一个专业问题却支支吾吾,我们可以说:“他平时不爱读书,遇到这种问题难免寒腹短识。”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举个例子,小明刚入职时总觉得自己“凭经验就能混日子”,结果同事讨论行业趋势时他完全插不上话。后来他自嘲道:“寒腹短识真是职场绊脚石啊!”这种自省反而成了他开始学习的转折点。
如何避免成为“寒腹短识”的人?观察发现,那些持续成长的人都有个共同点:保持好奇心。就像我邻居张姐,退休后开始学智能手机和短视频制作,去年居然帮社区做了防疫宣传片。这说明知识积累没有年龄限制,关键在行动。
有人说“现在网络发达,查资料很方便,没必要死记硬背”。这话对吗?其实不完全对。就像做菜时临时查菜谱,虽然能解决当下问题,但缺乏系统认知。真正的高手都是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“工具箱”,遇到问题时能快速组合运用。
个人认为,“寒腹短识”的警示意义大于贬义。它像面镜子,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。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心态,把每次露怯都当作学习机会。毕竟,承认不足才是进步的开始。
最近看到个有趣现象:有些年轻人把“我是个寒腹短识的人”当成自谦口头禅。这种幽默化解尴尬的方式,反而创造了更多交流机会。当大家不再害怕暴露知识短板,相互学习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。
知识的海洋永远游不到边,但这不该成为焦虑的理由。与其担心自己懂得不够多,不如专注在某个领域深耕细作。就像培育花园,先让一株花绽放,再慢慢扩展花圃,这样的成长过程既踏实又有成就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