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ì mì zā zā

成语解释:密集,茂密,满满的样子

成语出处:曹禺《汗和眼泪》:“挤进了一个坐得密密匝匝,成了一片人的海的会堂里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口语

繁体字形:密密帀帀

英文翻译:Dense circle

密密匝匝的意思

密:1.事物之间距离近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(跟“稀、疏”相对):密植。稠密。紧密。严密。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。2.关系近;感情好:密友。亲密。3.精致;细致:细密。精密。4.秘密:密电。密谈。密约。机密。保密。5.姓。

密:1.事物之间距离近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(跟“稀、疏”相对):密植。稠密。紧密。严密。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。2.关系近;感情好:密友。亲密。3.精致;细致:细密。精密。4.秘密:密电。密谈。密约。机密。保密。5.姓。

匝:1.;圈:绕树三匝,无枝可依。2.环绕:清渠匝庭堂。3.遍;满:匝地。匝月(满一个月)。

匝:1.;圈:绕树三匝,无枝可依。2.环绕:清渠匝庭堂。3.遍;满:匝地。匝月(满一个月)。

成语评论

密密匝匝”这个词儿,听起来就像手指划过厚毛衣的触感。比如走进一片竹林,头顶的竹叶层层叠叠交错,阳光都只能从缝隙里漏下来,这时候用“密密匝匝”形容再贴切不过。有人问:这个词只能用来形容具体事物吗?其实它还能描述抽象场景,比如春运期间高铁站的人潮,虽然看不见竹叶般的实物,但那份拥挤感同样能用“密密匝匝”传递。

打开奶奶的针线盒,各色线团挤得连根针都插不进去,这画面突然让人明白“密密匝匝”的妙处。可能有人疑惑:用“密密麻麻”不行吗?两者的区别就像织毛衣的平针和麻花针——前者更强调数量多,后者还带着紧密缠绕的质感。上周整理书架时,那些竖着摆、横着塞的旧书,倒让我想起这个词的新用法:知识密度过高时,大脑也会有“密密匝匝”的饱和感。

生活中有些关系网也符合这个成语的气质。老家胡同里晾晒的床单被套,晾衣绳上五颜六色连成片,邻居家的辣椒串和腊肉也来凑热闹,这种烟火气的紧密感,用“密密匝匝”形容比“热闹”更传神。不过得注意,这个词自带中性色彩,既可以说春茶嫩芽在枝头密密匝匝透着生机,也能说暴雨前的蚂蚁搬家队伍太过密密匝匝让人发憷。

有意思的是,现代人刷手机时,信息流瀑布般冲刷视觉,这时候用“密密匝匝”反而比传统成语更符合时代特征。我常觉得这个词像块老木头,既能雕花窗棂,也能做咖啡桌腿。关键是要找到事物内在的紧密特质,比如音乐会散场时缓慢挪动的人群,虽然松散却因共同目标形成另一种“密匝感”,这时候用这个词反而能碰撞出新意。

语言就像活水,成语要在流动中保持生命力。下次看见挤满麻雀的电线,或是玻璃罐里的彩色糖果,不妨试试用“密密匝匝”来描述。毕竟好词不怕多用,只怕用不到点上。当我们在数字时代重新打磨这些传统语汇时,它们反而能像老树发新芽,给表达添几分意想不到的生动。

密密匝匝的造句

  1. 造句 春雨仍在这么密密匝匝、不紧不慢地下着。这如针尖,似牛毛般的雨丝从空中飘落下来,仿佛给天地间罩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,让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,好像置身于一个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里。
  2. 造句 不经意间,窗外已飘起了雪花,缓不济急的雪密密匝匝,在暗淡的天空中急速地落向地上,腾空划过很多道孤线,随风旋转、飘动,犹如突如其来的柳絮,一时间充满天空。
  3. 造句 不经意间,窗外已飘起了雪花,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,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的落向地面,凌空划过无数道弧线,随风旋转、飞舞,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,一时间弥漫天空。
  4. 造句 绕过几道弯,来到一座小花园。杨树、梧桐密密匝匝地围着,他们也怕冷吗?平静的水面上点缀着几点从教室泄露出的灯光,她也爱打扮吧;孤傲的亭子矗立着。月光下落,地上的剪影略显斑驳。整个花园阴森森的。潘怡伊。
  5. 造句 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,密密匝匝,重重叠叠,织造出淮河堤畔、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,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,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,叫人心灵久久震颤。
  6. 造句 溶溶月色里,樟树是那样葱茏繁茂,密密匝匝的树叶像打了白蜡似的,朦胧地发出润泽的光。
  7. 造句 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微风里泛着绿浪,把密密匝匝的细碎白花绽放在无边无际的绿海里,麦穗儿扬起高昂的头颅,用淡淡的麦香纠缠着缕缕白花花的阳光,在那锋利的麦芒牵来的布谷歌唱里探望着金黄。
  8. 造句 他脑袋上的头发密密匝匝像是一顶厚实的帽子,要很大的劲才能把弯曲的手指头伸进头发里。
  9. 造句 情是馅心谊是面,密密匝匝挤成团;朋是汤圆友是水,要把味道来勾兑;祝福是豆沙牵挂是芝麻,颗颗粒粒不分家;汤圆多圆生活就有多美满。元宵快乐!
  10. 造句 我看着那一片密密匝匝的箭竹枝条,望不到边,密不透风,心想难怪黑竹沟大熊猫数量多,这么多的竹子绝对够它们吃的。

"密密匝匝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