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 cháng lǐ duǎn
成语解释: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便是褚大娘子,也和她两年有余不曾长篇大论的谈过个家长理短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
繁体字形:家长理短
英文翻译:Parents are short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理:1.物质组织的条纹;纹理:木理。肌理。条理。2.道理;事理:合理。理屈。理当如此。3.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物理学:理科。数理化。4.管理;办理:处理。理财。当家理事。5.整理;使整齐:理发。理一理书籍。6.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;表示意见(多用于否定式):路上碰见了,谁也没理谁。置之不理。7.姓。
短:1.两端之间的距离小(跟“长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短刀。裤子裁短了。b)指时间:短期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缺少;欠:理短。缺斤短两。别人都来了,就短他一个人了。短你三块钱。3.缺点:取长补短。说长道短。揭短儿。护短。
“家长理短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在说家里的琐事,但具体指什么呢?其实它常用来形容处理家庭事务时的细致与周全,比如分配家务、协调矛盾这些看似普通却需要耐心的事儿。举个例子:张阿姨家最近装修,从选地板颜色到和工人沟通,她忙前忙后把每件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,邻居们都说她真是把“家长理短”做到位了。
有人可能会问: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也算本事吗?这就要看问题的角度了。比如老王家儿子考上了重点中学,一家人却在“住校还是走读”的问题上产生分歧。老王白天查学校班车路线,晚上算租房成本,最后用表格对比利弊说服全家人——这种把零碎信息整合成决策依据的能力,恰恰体现了“家长理短”的智慧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场景。上周社区组织垃圾分类培训,李大伯不仅自己学会了区分干湿垃圾,还画了流程图教不识字的老邻居。当记者采访时他憨厚一笑:“我就是个爱管家长理短的人。”你看,当家庭事务的处理经验延伸到社区共建,这个词就多了层温暖的社会意义。
我观察到,很多人误以为“家长理短”等于婆婆妈妈,其实不然。去年表姐接手家族民宿经营,她把客人投诉、布草采购、平台运营这些琐碎工作做成标准化流程,旺季时入住率比周边高出30%。这让我意识到:能把小事系统化处理的人,往往具备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。
下次遇到需要耐心处理细节的情况时,不妨换个视角:那些看似平凡的“家长理短”,可能正悄悄锻炼着我们的统筹能力。就像拼图游戏,每一块小碎片的精准归位,最终才能拼出完整的画面。生活里的桩桩件件,或许就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天然训练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