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ā
  • cáng
  • yǒ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ā cáng hù yǒu

成语解释:家家都有。

成语出处:昆曲《十五贯》第六场:“本县民风浇薄,赌风极盛,这骰子么,家藏户有,不足为奇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家藏户有

英文翻译:Every family has

家藏户有的意思
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
藏:[cáng]1.隐蔽:躲藏。2.收存:藏书。[zàng]1.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:宝藏。2.佛教、道教经典的总称:道藏。3.西藏的简称:青藏公路。4.藏族。5.古又同“脏(zàng)”。

户:1.门:门户。夜不闭户。2.人家;住户:户籍。专业户。3.门第:门当户对。4.户头:存户。账户。开户。5.用于家庭: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。6.姓。
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
成语评论

家藏户有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描述家家户户都囤着宝贝,但实际意思更贴近“随处可见的寻常事物”。比如以前农村家家都有锄头、竹筐,城里户户都挂日历、摆暖水瓶,这些物品因为太常见,反而成了生活的一部分,甚至没人刻意提起它的存在。

举个具体例子:智能手机算不算现代版的“家藏户有”?十年前用苹果手机可能引人注目,现在连菜场阿姨都用二维码收款。这种普及速度让科技产品从“稀罕物”变成了“日用品”,就像成语里说的——家家藏着,户户都有。

有人问:既然家家都有,这成语是不是在说东西不值钱? 其实恰好相反。比如江南人家常备油纸伞,北方家家存大白菜,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,背后藏着地域气候、生活习惯的智慧。值不值钱不能光看价格,更要看它承载的生活价值。

我发现这个成语正在发生有趣的变化。以前说“家藏户有”多指实物,现在连虚拟资源也符合这个定义——谁手机里没存着几十个表情包?哪个家庭群没转发过养生文章?这种从实体到数字的迁移,恰恰说明人类存储习惯跟着时代在进化。

有个现象特别值得玩味:以前家里藏书是文化象征,现在kindle里存着200本未读电子书反而成了常态。这种“虚假的家藏户有”提醒我们,拥有和掌握是两码事。就像我爷爷总说:“书架上摆着《资治通鉴》不如粥锅里多抓把米实在”,话糙理不糙。

当我们在讨论“家藏户有”时,本质上是在观察社会发展的横切面。从祖传的樟木箱到云盘里的2T资料,存储方式在变,但人类收集、保存的本能没变。或许再过二十年,孩子们会对着智能家居说:“原来你们小时候还要自己存电影啊?”这种时代更替中的恒常与变迁,才是成语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。

"家藏户有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