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 wú dàn shí
成语解释: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担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
成语出处:宋朝苏轼《乞赙赠刘季孙状》:“今年五月卒于官所,家无儋(担)石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家境困难
繁体字形:家無擔石
英文翻译:No burden at home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担:[dān]1.用肩膀挑:担水。2.承当,负责:担负。担任。担当。担待(a.原谅;b.担当责任)。担重任。担风险。[dàn]1.挑东西的用具,多用竹、木做成:扁担。2.一挑东西:担子。勇挑重担。3.中国市制重量单位,一担等于一百斤。4.量词,用于成担的东西:一担水。[dǎn]同“掸”。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“家无担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是不是?其实它是“家无儋石”的另一种说法,原意是家里连一担粮食都存不住,形容生活极度贫困。比如《汉书》里提到“家无儋石之储”,就生动刻画了古代百姓的艰难处境。
举个真实场景:明朝有个穷书生,每天靠野菜充饥,邻居劝他考科举,他苦笑道:“家无担石粮,哪敢进京赶考?”这句话既道出了物质匮乏,又隐含了精神上的无奈。
现代版解读:现在虽然不会真缺粮食,但这个成语可以形容经济窘迫。比如刚毕业的年轻人说:“工资付完房租就月光,真有点家无担石的感觉。”用古语说现代事,反而多了几分黑色幽默。
你可能会问:既然现在不愁吃穿,这个成语还有意义吗?其实它的核心是提醒我们关注物质基础的重要性。就像创业的朋友常说:“公司账上现金不够三个月周转,跟古人的家无担石差不多紧张。”
个人观察:在扶贫纪录片里,那些家徒四壁却依然乐观的乡亲,让我想到这个成语的现代启示——物质的匮乏固然艰难,但精神的富足同样能照亮生活。就像老农说的:“家里存粮不多,但存着盼头呢。”
语言就像活化石,古语新用反而能碰撞出奇妙火花。下次看到朋友为房贷发愁,不妨打趣说:“兄台这是家无担石啊!”既化解尴尬,又传播了文化,岂不两全其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