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ā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ā yù hù xí

成语解释:家家通晓,户户熟悉。

成语出处: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庄岳委谈》:“余以《琵琶》虽极天工人巧,终是传奇一家语。当今家喻户习,故易于动人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广为流传

繁体字形:家喻户習

英文翻译:make known to every family

家喻户习的意思
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
喻:1.说明;告知:晓喻。喻之以理。不可理喻。2.明白;了解:家喻户晓。不言而喻。3.比方:比喻。4.姓。

户:1.门:门户。夜不闭户。2.人家;住户:户籍。专业户。3.门第:门当户对。4.户头:存户。账户。开户。5.用于家庭: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。6.姓。

习:1.学习;复习;练习:自习。实习。习艺。修文习武。2.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:习见。习闻。习以为常。3.习惯:积习。恶习。相沿成习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“画蛇添足”这个成语大家都不陌生。比如小明精心准备了项目方案,却在汇报时反复解释细节,导致领导失去耐心。同事私下提醒他:“你已经讲得很清楚了,再说反而像画蛇添足。”这个故事提醒我们:完成目标后强行添加多余内容,可能破坏原有成果。

有人会问:为什么人们总忍不住“多此一举”?其实这背后藏着对“完美”的执念。就像家长给孩子报满补习班,生怕漏掉任何“提升机会”,结果孩子累得失去学习兴趣。生活中很多事需要留白,就像国画中的山水,适当空白才能凸显主体。

再看“井底之蛙”,常被用来批评眼界狭窄的人。但换个角度看,井底的青蛙可能比海边的螃蟹更熟悉苔藓种类。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真正想说的不是批判,而是鼓励主动探索未知。就像疫情期间,很多老人开始学用智能手机——跳出“舒适区”永远不晚。

有个读者曾问我:“亡羊补牢到底有没有用?”去年邻居家遭窃后装了防盗网,结果今年成功阻止了二次盗窃。这说明问题暴露后及时补救,比假装无事发生更明智。但更关键的是要从“亡羊”中吸取教训,就像企业遭遇数据泄露后,既要修复系统,更要建立长期防护机制。

最后说说“对牛弹琴”。表面看是嘲讽听众水平低,但换个角度,为什么非要给牛弹琴呢?沟通的本质是信息传递,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更重要。就像给小朋友讲天文,用“月亮是天空的香蕉”比学术术语更有效。找到适合的沟通方式,才是解决问题的智慧。

这些成语就像文化基因,携带者祖先的生存智慧。它们能流传千年,正是因为抓住了人性中共通的部分。下次使用这些成语时,不妨多想一层:故事里的道理,是否在新时代有新的诠释空间?比如“守株待兔”在提醒人们主动创新的同时,或许也能启发我们关注“偶然机遇”的价值。

"家喻户习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