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chē yàn jià
成语解释:晏:迟。宫车迟出。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宫车一日晏驾,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为帝王死亡的讳辞
繁体字形:宫車晏駕
英文翻译:death of an emperor
宫:1.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:宫殿。行宫。故宫。东宫。2.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:天宫。龙宫。月宫。蟾宫。3.庙宇的名称:碧霞宫。雍和宫。4.群众文化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:少年宫。民族宫。劳动人民文化宫。5.指子宫:宫颈。刮宫。宫外孕。6.姓。7.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“1”。见〖五音〗。
车:[chē]1.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:火车。汽车。马车。一辆车。2.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:纺车。滑车。水车。3.指机器:开车。车间。4.车削:车圆。车螺丝钉。5.用水车取水:车水。6.转动(多指身体):车过身来。7.姓。[jū]象棋棋子的一种。
晏:1.迟:《吕氏春秋·制乐》:“早朝晏退。”2.同“宴”。
驾:1.使牲口拉(车或农具):两匹马驾着车。驾着牲口耕地。2.驾驶:驾车。驾飞机。腾云驾雾。3.指车辆,借用为敬辞,称对方:车驾。大驾。劳驾。挡驾。4.特指帝王的车,借指帝王:晏驾。驾崩(帝王死去)。5.姓。
“宫车晏驾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和古代皇权息息相关。举个例子:明朝万历皇帝突然病重,朝臣们私下议论“若宫车晏驾,太子年幼,朝局恐生变数”。这里的“宫车晏驾”就是指皇帝去世的委婉说法,既保留了皇家体面,又暗示了权力更迭的潜在风险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隐晦的方式说皇帝去世?这背后藏着古代社会的语言智慧。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,直接谈论帝王生死是大忌,用“宫车晚归”这样的比喻,既规避了忌讳,又让信息在特定圈层中有效传递,就像我们今天用“走了”“离开了”代替“死亡”一样,都是语言缓冲的艺术。
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类似的表达智慧。比如企业高管离职时,公告常写“因个人原因卸任”,这和“宫车晏驾”的委婉逻辑异曲同工。有趣的是,现在有些历史剧爱好者会戏称熬夜加班是“朕的宫车又要晏驾了”,这种古今碰撞的调侃,反而让古老成语焕发了新生命。
从语言发展角度看,这类成语就像文化琥珀,凝固着特定时代的思维模式。我常想,如果古代有社交媒体,会不会出现“宫车已晏驾,速来抢龙椅”这种黑色幽默的改编写法?当然这只是玩笑,但确实说明语言始终在与时俱进地演变。
观察当下,虽然“宫车晏驾”的具体场景已消失,但它的核心价值——用含蓄表达处理敏感话题——依然存在于职场沟通、公关话术中。下次听到类似“领导岗位将有调整”的官方表述时,或许你会心一笑:这不就是现代版的“宫车晏驾”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