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ěn jǐ dù rén
成语解释:审:审查。度:估量。先审查自己,再估量别人。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孟君子审己度人,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善于反省
繁体字形:審己度人
英文翻译:Judge oneself
审:1.详细;周密:详审。审慎。2.审查:审稿。审核。3.审问;讯问处理案件:审讯。审判。4.知道:未审近况如何?5.文言副词。的确;果然:审如其言。
己:1.自己:知己知彼。舍己为人。严于律己。2.天干的第六位。见〖干支〗。3.姓。
度:[dù]1.计量长短:度量衡。2.表明物质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,如硬度、热度、浓度、湿度等。3.计量单位名称。a)弧或角,把圆周分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。1度弧所对的圆心角叫1度角。1度等于60分。b)经度或纬度,如北纬38度。c)电量,1度即1千瓦小时。d)眼镜焦度的单位,1度等于0.01米-1。4.程度:极度。知名度。透明度。高度的责任感。5.限度:劳累过度。以能熔化为度。6.章程;行为准则:法度。制度。7.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。在这个界限内,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,超过这个界限,就要引起质变。8.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:度量。气度。9.人的气质或姿态:风度。态度。10.姓。[duó]推测;估计:揣度。测度。度德量力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明明自己也有小毛病,却总忍不住对别人的行为指指点点。这时候,“审己度人”这个成语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我们常犯的毛病——习惯用放大镜看别人,用滤镜看自己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办公室的小张总抱怨同事开会迟到,直到有天他自己堵车迟到才发现,原来临时状况谁都可能遇到。这时候他若先“审己”——回想自己是否也曾无意犯错,再“度人”——理解同事可能有难处,是不是就能少些矛盾?这就像戴着两副眼镜,先戴上有自省功能的近视镜,再换上带宽容度的老花镜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道理都懂,但为什么我们总改不掉双标呢?”其实这和人脑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关。心理学研究显示,当评价自己时,我们更关注外部环境;而评价他人时,却容易归咎于性格缺陷。就像看到朋友考试失利,我们会说“题目太难”;自己考砸了却说“运气太差”。认识到这种思维偏差,就是破除双标的第一把钥匙。
在家庭教育中,这个智慧尤其重要。上周在小区看到个场景:妈妈训斥孩子玩手机,自己却捧着手机刷短视频。如果她能先“审己”——反思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,再“度人”——用同理心理解孩子的行为,这样的教育是不是更有说服力?教育从来不是单行道,身教永远比言传更有温度。
我常想,如果把“审己度人”比作手机系统,它应该是个双核处理器:一个核心持续扫描自身程序,另一个负责解码他人行为。这样的系统运行时,既不会因为过度自省而卡顿,也不会因主观判断而发热。当我们学会平衡这两个核心的运转频率,人际关系的电池续航能力自然大大增强。
下次准备批评别人前,不妨先做三个深呼吸:一呼清空偏见,二吸装满理解,三呼带着善意开口。你会发现,很多剑拔弩张的场面,其实只需要换个站位就能化解——先站在自己的鞋子里感受砂砾,再试着穿穿别人的鞋子走几步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