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ān hǔ lì láng
成语解释:官如虎,吏如狼。形容官吏贪暴。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梦狼》:“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,比比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形容官吏贪暴
繁体字形:官虎吏狼
英文翻译:Official tiger official Wolf
官:1.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、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:官员。武官。做官。外交官。2.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:官办。官费。3.公共的;公用的:官道。官厕所。4.姓。5.器官:五官。感官。
虎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唬”。
吏:1.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:胥吏。2.旧时泛指官吏:大吏。酷吏。3.姓。
狼:哺乳动物,外形像狗,面部长,耳朵直立,毛黄色或灰褐色,尾巴向下垂。昼伏夜出,冬天常聚集成群,性凶暴,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,有时也伤害人。
“官虎吏狼”这个成语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某地官员表面上承诺解决居民用水问题,私下却拖延审批流程,要求企业“交钱才办事”;基层办事员更是故意刁难,连盖个公章都要收红包。这种“老虎吃肉、豺狼喝汤”的配合,就是成语最直观的写照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虎狼比喻官吏?其实这揭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困境——当权力失去约束,官员就像猛兽般贪婪。北宋蔡京修建豪华园林“西园”,强征民田却不给补偿;明代税监陈增在山东采矿时,直接抢夺百姓家产。这些历史案例都印证了成语的警示意义。
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消失了吗?某市交通局长去年被查出收受驾校贿赂,违规发放驾照;某街道办副主任利用拆迁改造机会,将亲属户口迁入拆迁区获取补偿款。这些新闻提醒我们:权力监督永远不能松懈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时代局限。就像包拯在开封府设置鸣冤鼓,海瑞在淳安县推行“钱粮明白册”,古人早已意识到透明化的重要性。如今的政务公示、电子审批等创新,本质上都是对“虎狼之患”的制度化防范。
如何避免成为成语中的受害者?某社区通过建立居民监督小组,定期检查物业维修基金使用情况;某地推行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后,群众办事满意度提升40%。这些实践表明: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,参与是最强的制约力。
或许有人觉得成语过于悲观,但换个角度看,它恰恰证明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。就像黄河需要堤坝约束才能造福百姓,权力也需要制衡机制才能服务人民。当我们看到反贪纪录片里落马官员的忏悔,更应该相信:完善的监督体系,终会让“虎狼”回归“公仆”本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