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ū hóng guǎ hú
成语解释:孤:孤单;鸿:鸿雁;寡:失偶的妇人;鹄:天鹅。孤独失伴的天鹅。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。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慰夏孤》:“向日蚕桑动,忽相逢孤鸿寡鹄,无门投控,飞鸟依人情可悯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失去配偶的男女
繁体字形:孤鴻寡鵠
英文翻译:a lone phoenix and a widowed goose
孤:1.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:孤儿。2.单独:孤立。孤军深入。3.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。
鸿:1.大雁:鸿雁。鸿毛。雪泥鸿爪(喻往事遗留的痕迹)。2.大:鸿博。鸿图。鸿沟。鸿儒。鸿福。鸿运。鸿烈。3.指书信:来鸿。4.姓。
寡:1.少;缺少(跟“众、多”相对):寡欢。寡言。寡不敌众。孤陋寡闻。2.淡而无味:清汤寡水。3.妇女死了丈夫:守寡。寡居。
鹄:[hú]天鹅。[gǔ]射箭的目标;箭靶子:中鹄。
“孤鸿寡鹄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描述的是两种孤独的鸟类——失群的鸿雁和失去伴侣的鹄,用来比喻失去依靠或形单影只的人。比如我们可以说:“老张退休后总觉得自己是孤鸿寡鹄,直到加入了社区书法班,才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。”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既具体又容易联想?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形容丧偶的情况吗?其实不然。比如小说里可以这样写:“主角站在空荡荡的实验室,精密仪器闪着冷光,此刻他觉得自己就像孤鸿寡鹄,二十年科研搭档的突然离职,让整个项目陷入迷雾。”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孤独内核,又拓展了职场合作的语境,说明情感联结的断裂同样适用。
若换个视角思考,成语中“鸿”与“鹄”的意象本身充满诗意。想象晚唐诗人李商隐若活在当代,或许会写下这样的句子:“地铁站台的玻璃倒影中,那个举着枯萎玫瑰的年轻人,恰似都市森林里的孤鸿寡鹄。”这种古今交融的用法,既传承了文化基因,又赋予时代新解。
有趣的是,这种孤独感未必是消极的。敦煌壁画修复师王璐曾分享:“在洞窟里对着斑驳壁画时,确实像孤鸿寡鹄,但当千年色彩在笔下重现,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,让孤独变成了幸福的独处。”这种转化提醒我们:成语背后的情绪色彩,往往取决于人们如何与孤独相处。
从个人观察来看,当代社会“孤鸿寡鹄”式的处境正在发生质变。独居青年养猫种多肉,银发族组团自驾游,看似孤单的个体通过新形式建立联结。就像候鸟迁徙会自然形成队列,人类也在用咖啡馆共享办公、线上兴趣社群等方式,将单飞的轨迹编织成新的星图。这种既保持独立又建立弱连接的生存智慧,或许正是古老成语在数字时代的生动延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