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yàn
  • chū
  • qú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ū yàn chū qún

成语解释:出:超出。形容很特殊

成语出处:清·夏世钦《槐轩论诗法》:“盖首句出韵,名为孤雁入群;末句出韵,名为孤雁出群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孤雁出羣

英文翻译:Lone wild geese out of the flock

孤雁出群的意思

孤:1.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:孤儿。2.单独:孤立。孤军深入。3.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。

雁:鸟,外形略像鹅,颈和翼较长,足和尾较短,羽毛淡紫褐色。善于游泳和飞行。常见的有鸿雁、白额雁等。
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
群:1.聚在一起的人或物:人群。鸡群。建筑群。成群结队。2.众多的人:超群。群言堂。群策群力。3.成群的:群峰。群居。群集。4.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:一群孩子。一群马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孤雁出群”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与众不同、脱离集体行动的状态。比如在职场中,有人可能会说:“小张这次提案完全没按团队思路走,简直是孤雁出群。”这里的语气既可能暗含批评,也可能暗藏赞赏——关键在于结果是否经得起考验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“孤雁出群”会有双重含义?其实这反映着人们对差异化的复杂态度。就像班级里的尖子生选择自主研究课题,虽然脱离教学大纲,但若最终拿出突破性成果,反而会成为创新典范。去年某科技公司有个工程师坚持开发冷门技术,当时被同事视为“孤雁”,后来这项技术却成为行业标准——这种反差印证了独立思考的价值。

我观察到,现代社会的“孤雁现象”正在发生微妙变化。在强调团队协作的今天,主动选择“出群”需要更大勇气。有个朋友辞去稳定工作做自由摄影师,初期饱受质疑,但当他用独特的视角拍出获奖作品时,原先的“不合群”变成了“有主见”。这让我想到:群体的安全感与个体的创造力之间,或许需要更宽容的缓冲地带。
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维度是时间因素。短期看,孤雁出群者可能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;长期来看,他们往往在某个领域形成不可替代性。就像文学史上那些开创流派的作家,最初都曾被视作离经叛道,但时间最终证明了他们的前瞻性。这提醒我们:评价“出群”行为时,不能仅用当下标尺衡量。

不过现实中的选择远比成语复杂。有位创业者曾向我分享:“当所有人都往东走时,向西出发不意味着正确,关键要清楚自己带着指南针还是赌运气。”这句话深刻揭示了“孤雁出群”的本质差异——是盲目叛逆还是清醒突破?或许真正的答案不在成语本身,而在行动者的思考深度与执行韧性。

下次遇到看似“不合群”的人或事,不妨多问一句:这是固执的孤立,还是创新的前奏?世界需要整齐的雁阵保证基础效率,也需要勇敢的孤雁开拓未知航线。就像夜空中的星座,既因群星璀璨而壮丽,也因个别恒星的独特轨迹而充满惊喜。

"孤雁出群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