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ū wén duàn jù
成语解释:指片断、孤立的文句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〈古小说钩沉〉序》:“《庄子》举宋鈃之言,孤文断句,更不能推见其旨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说话等
繁体字形:孤文斷句
英文翻译:Isolated sentences
孤:1.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:孤儿。2.单独:孤立。孤军深入。3.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。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句:[jù]1.句子:语句。词句。造句。2.用于语言:三句话不离本行。写了两句诗。[gōu]高句丽(Gāogōulí),古族名,古国名。也作高句骊。又人名用字,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。
“孤文断句”这个词,听起来像是一本书里掉落的碎片,单独看时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比如有人读到一句“此事需三思而行”,却不知道前因后果,误以为在讨论投资风险,而原文其实在聊如何与邻居沟通。这种脱离语境的文字,就像拼图缺了关键的一块,容易让人产生误解。
为什么孤文断句会造成困扰?想象你在路边捡到半张电影票,上面只写着“19:00 复仇计划”。你可能会脑补出一部谍战片,而实际上原片可能是部家庭喜剧——主角的“复仇”只是帮孩子抢回被邻居借走的玩具车。文字一旦失去土壤,解读就会像蒲公英的种子,随风飘向各种可能性。
我曾遇到一位朋友,把客户邮件里的“方案暂缓”单独截图发到工作群,结果引发团队焦虑。后来发现客户完整表述是“方案暂缓,等财务数据更新后优先推进”。你看,少掉的八个字,差点让整个部门白忙活三天。
如何避免这种信息偏差?有个简单方法:看到短句先问三句话——“这话谁说的?”“在什么场景下说的?”“前后还说了什么?”。就像医生不会单凭咳嗽诊断疾病,我们也不该用只言片语判断整体意图。
数字时代的信息洪流中,保持这种“语境自觉”尤为重要。下次看到社交媒体上的争议言论,不妨多点一次“查看原文”,少转一次截屏片段。毕竟,完整的表达如同完整的拼图,才能呈现真实的画面。
文字从来不是孤岛,理解需要桥梁。当我们主动补全信息拼图时,或许会发现:很多所谓的矛盾,不过是几块暂时放错位置的拼图片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