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ī
  • zu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ú chī sì zuì

成语解释:亦作“如醉如痴”。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。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。

成语出处:宋·周密《癸辛杂识续集·石洞雷火》:“其人如痴似醉,莫知所以然。”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自从西宫阁下,得见了王昭君,使朕如痴似醉,久不临朝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神态失常

繁体字形:如癡佀醉

英文翻译:in ecstasies

如痴似醉的意思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痴:1.傻;愚笨:痴呆。痴人说梦。人家笑我太痴。2.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:痴情。3.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人:书痴(书呆子)。4.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;精神失常:痴子。

似:[sì]1.像;如同:似是而非。何其相似乃尔。2.副词。似乎;好像:似属可信。貌似有理。3.胜过;超过:人民的生活一天好似一天。[shì]〔似的〕助词。用在名词、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,表示和某种事物、情况相像:瓢泼似大雨。飞也似跑去。像别人都不知道似。

醉:1.饮酒过量,神志不清:醉汉。喝醉了。醉得不省人事。2.沉迷;过分爱好:醉心。陶醉。听着这美妙的音乐,我的心都醉了。3.用酒泡制(食品):醉枣。醉蟹。

成语评论

如痴似醉”这个成语,到底怎么用才对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张第一次听交响乐,整个人呆坐在椅子上,眼睛发直,手指跟着旋律轻轻敲打膝盖,仿佛周围的世界都消失了。这种状态,不就是“如痴似醉”最贴切的写照吗?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单纯的‘入迷’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程度和表现。比如同事小王看悬疑小说,虽然专注,但还能回应旁人的问题;而老李在河边钓鱼时,盯着浮漂三小时一动不动,连水杯打翻都没察觉——后者才配得上“如痴似醉”的形容。这种忘我境界,往往伴随着肢体语言的“定格”效应。

现代人常感叹专注力稀缺,我倒觉得“如痴似醉”的状态反衬着某种生存智慧。上周在咖啡馆遇见个高中生,他给无人机编程时,鼻尖几乎要贴到屏幕,连吸管咬变形了都没发现。这种全然投入的快乐,在碎片化时代显得尤为珍贵,就像给精神世界开了降噪模式。

有人质疑:“这种状态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?”其实关键在于平衡。邻居刘阿姨跳广场舞时跟着音乐摇摆,每个动作都带着沉醉的笑;但音乐停止后,她又能利索地收拾东西回家做饭。真正的“如痴似醉”不该是沉溺,而是给心灵充电的仪式感。

观察公园里写生的美术生会发现有趣现象:他们盯着景物时眼神发直,握笔的手却飞快舞动。这种矛盾又和谐的状态,恰似成语中“痴”与“醉”的辩证关系——理性暂时退场,感性主导行动,但潜意识的专业技能仍在高效运转。

最后想起个温暖画面:地铁站里穿汉服的姑娘,捧着《庄子》读到错过三趟车。当她猛然抬头时,镜片后的眼神从迷茫到清澈的转变,完美诠释了“如痴似醉”的双重魅力——既是暂时的逃离,也是更深层次的回归。

如痴似醉的造句

  1. 造句 我失魂落魄,如痴似醉。一忽儿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漂亮,不够富有,不够潇洒,没有资格占有这样一个女人一忽儿,我为自己能占有她而沾沾自喜,得意洋洋。
  2. 造句 我向往如痴似醉的爱情,我思念如胶似膝的情感,我羡慕如花似锦的婚姻,我渴望如梦似幻的浪漫。让你我如饥似渴地相爱,让我俩如痴似狂地相恋!
  3. 造句 如痴似醉坟前爬,泪飞顿作倾盆雨。思亲之心天地感,风起云涌大雨降。坟头添土寄哀思,烧香叩首敬孝心。年年此时祭亡灵,只愿阴阳多吉安!
  4. 造句 他们如痴似醉地倾听那优美动听的音乐。
  5. 造句 在一个狂热于战争的国度,博斯科和阿米拉彼此爱得也如痴似醉。
  6. 造句 把你名字印在眼球里,光芒四射,时刻感受你的温柔;把你的身影刻在脑海里,随时放映,充分回忆你的高贵;把你的容颜映在美酒中,如痴似醉,尽享你奇异的灵魂;葡萄酒情人节,送给情。
  7. 造句 迈克尔又感到上气不接下气了,在他全身汹涌澎湃的,与其说是渴望,不如说是如痴似醉的占有欲。
  8. 造句 正回忆起童年时,一个小小电路的功能就如魔术一般使他如痴似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