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ào wèn zé yù
成语解释:好:喜欢;裕:富裕。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,学识就会渊博精深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 汤诰》:“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;指勤于别人请教,学识就会渊博
繁体字形:好問則裕
英文翻译:consultation makes knowledgeable
好:[hǎo]1.优点多的;使人满意的(跟“坏”相对):好人。好东西。好事情。好脾气。庄稼长得很好。2.合宜;妥当:初次见面,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。3.用在动词前,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:好看。好听。好吃。4.友爱;和睦:友好。好朋友。他跟我好。5.(身体)健康;(疾病)痊愈:体质好。身子比去年好多了。他的病好了。6.用于套语:好睡。您好走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:计划订好了。功课准备好了。外边太冷,穿好了衣服再出去。坐好吧,要开会了。8.表示赞许、同意或结束等语气:好,就这么办。好了,不要再说了。9.反话,表示不满意:好,这一下可麻烦了。10.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,用法跟“多”相同:哈尔滨离北京好远?[hào]1.喜爱(跟“恶”wù相对):嗜好。好学。好动脑筋。好吃懒做。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。2.常容易(发生某种事情):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。
问:1.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:询问。问事处。不懂就问。答非所问。2.为表示关切而询问;慰问:问好。问候。3.审讯;追究:审问。问案。首恶必办,胁从不问。4.管;干预:过问。不闻不问。5.向(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):我问他借两本书。6.姓。
则:1.规范;榜样:以身作则。2.规则:细则。3.效法:则先烈之言行。4.连词。1.表示承接关系: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表示转折关系:欲速则不达。5.是;乃是:此则余之过也。6.与“作”义相近,宋、元、明小说戏曲里常用:则甚(作什么)。不则声。7.量词。用于成文的条数:试题三则。新闻两则。
裕:1.丰富;宽绰:富裕。宽裕。充裕。余裕。2.使富足:富国裕民。3.姓。
“好问则裕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强调“多提问能让人知识丰富”。比如,一个刚入职的职场新人,如果遇到不懂的流程就主动问同事,而不是闷头自己琢磨,不仅能更快上手工作,还能积累更多经验。这种“主动发问”的习惯,恰恰是“好问则裕”的生动体现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提问能带来收获?”其实,提问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式。就像孩子学走路时不断试探重心一样,提问能帮我们找到知识的缺口。比如,学生在课堂上举手问“为什么这个公式成立”,老师解释后,学生不仅记住了答案,还可能连带理解背后的逻辑,甚至引发更多思考。这种由一个问题展开的探索,正是知识积累的捷径。
现实中,很多人却害怕提问。比如,开会时明明没听懂任务要求,却因为担心显得“笨”而保持沉默。这反而容易导致后续工作出错,效率更低。反观那些敢于提问的人,可能刚开始会暴露短板,但长期来看,他们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往往更高。这让我想到,现代职场中,“好问”反而是一种高效策略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今天依然适用,但需要“升级”。比如,现在信息爆炸,单纯“多问”可能不够,还要学会“精准提问”。就像用搜索引擎时,输入准确关键词才能快速找到答案。工作中遇到难题,可以先尝试理清问题边界,再针对核心疑点请教他人,这样既能节省时间,又能真正实现“则裕”的效果。
生活中的例子更贴近我们。比如组装家具时,如果对着说明书琢磨半小时还卡壳,不如直接联系客服询问。可能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,还顺带学会了安装技巧。这种“提问即学习”的思维,能让许多复杂事务变得简单。说到底,保持好奇心并敢于开口,远比假装全知更有价值。
最后想分享一个观察:那些在行业中快速成长的人,往往有个共同点——他们不把提问当成弱势,而是看作进步的跳板。无论是请教前辈经验,还是向跨领域者取经,主动打破信息差的行为,本质上都是“好问则裕”的现代实践。或许,当我们放下对“完美形象”的执念,知识的河流才能真正流淌进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