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ào ràng bù zhēng
成语解释:让:退让,谦让。乐于谦让,不同别人争长短
成语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1回:“如此看来,这几个交易光景,岂非‘好让不争’的一幅行乐图么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繁体字形:好讓不爭
英文翻译:So as not to dispute
好:[hǎo]1.优点多的;使人满意的(跟“坏”相对):好人。好东西。好事情。好脾气。庄稼长得很好。2.合宜;妥当:初次见面,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。3.用在动词前,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:好看。好听。好吃。4.友爱;和睦:友好。好朋友。他跟我好。5.(身体)健康;(疾病)痊愈:体质好。身子比去年好多了。他的病好了。6.用于套语:好睡。您好走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:计划订好了。功课准备好了。外边太冷,穿好了衣服再出去。坐好吧,要开会了。8.表示赞许、同意或结束等语气:好,就这么办。好了,不要再说了。9.反话,表示不满意:好,这一下可麻烦了。10.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,用法跟“多”相同:哈尔滨离北京好远?[hào]1.喜爱(跟“恶”wù相对):嗜好。好学。好动脑筋。好吃懒做。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。2.常容易(发生某种事情):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。
让:1.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:弟弟小,哥哥让着他点儿。见困难就上,见荣誉就让。2.请人接受招待:让茶。把大家让进屋里。3.索取一定的代价,把财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别人:出让。转让。那辆旧车让出去了。4.表示指使、容许或听任:谁让你来的?。让我仔细想想。要是让事态发展下去,后果会不堪设想。5.避开;躲闪:让路。请让开点儿。6.被37.“被”字后面的施事有时可以省略,但“让”字后面的施事一般不能省略,如可说“行李被淋了”,不说“行李让淋了”。8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争:1.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:争论。是非之争。2.力求获得或达到:为祖国争光。力争上游。3.竞争;争夺:争先恐后。只争朝夕。4.疑问代词。怎么;如何(见于早期白话):争奈。
“好让不争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文雅,但它到底在说什么呢?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人愿意主动退让,不为了小事争抢。比如在公交车上,有人把座位让给老人;或者朋友聚餐时,有人主动买单却不张扬——这些场景背后都有它的影子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竞争激烈,谦让会不会吃亏?”其实,“不争”不等于放弃权益。比如职场中,同事竞争同一个项目时,主动分享资源反而可能促成合作,最终双方都能受益。这种“让”其实是智慧的策略,既维护关系,又打开新机会。
我曾在路口见过两个司机互相摆手让对方先过,僵持三秒后同时笑出声。这种微妙的默契,让原本可能路怒的场景变得温暖。生活中很多矛盾,往往就缺这一点“让”的润滑剂。
有人质疑:“总让着别人,会不会显得软弱?”其实真正的谦让需要底气。就像成熟的麦穗会低头,内心笃定的人反而不需要证明自己。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,鲍叔牙多次举荐管仲却不争功,最终两人共同成就齐国霸业——历史上早有答案。
当我们在超市收银台排队,主动让带小孩的妈妈先结账;当同事急着下班接孩子,悄悄帮他完成最后几张表格……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,正在编织一张隐形的网,让钢筋水泥的城市变得柔软。或许这就是“好让不争”最接地气的价值——它不是圣贤专属,而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善意。
下次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刻,不妨试试“后退半步”。就像跳交谊舞,有时候退的那步反而能让整个舞步更流畅。毕竟,生命中的很多美好,本就不必靠争抢获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