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ào
  • shēng
  • shā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ào shēng wù shā

成语解释:好:喜爱;恶:讨厌,憎恨。爱惜生灵,不喜杀生
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姚崇传》:“陛下好生恶杀,此事请不烦出敕,乞容臣出牒处分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
繁体字形:好生惡殺

英文翻译:Good health, bad death

好生恶杀的意思

好:[hǎo]1.优点多的;使人满意的(跟“坏”相对):好人。好东西。好事情。好脾气。庄稼长得很好。2.合宜;妥当:初次见面,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。3.用在动词前,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:好看。好听。好吃。4.友爱;和睦:友好。好朋友。他跟我好。5.(身体)健康;(疾病)痊愈:体质好。身子比去年好多了。他的病好了。6.用于套语:好睡。您好走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:计划订好了。功课准备好了。外边太冷,穿好了衣服再出去。坐好吧,要开会了。8.表示赞许、同意或结束等语气:好,就这么办。好了,不要再说了。9.反话,表示不满意:好,这一下可麻烦了。10.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,用法跟“多”相同:哈尔滨离北京好远?[hào]1.喜爱(跟“恶”wù相对):嗜好。好学。好动脑筋。好吃懒做。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。2.常容易(发生某种事情):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。
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
恶:[è]恶劣;坏:恶习。恶意。[wù]讨厌;憎恨(跟“好”hào相对):好恶。深恶痛绝。[ě]1.[恶心](ě·xin)2.有要呕吐的感觉:胃里不舒服,一阵一阵地恶。3.厌恶;令人厌恶:这种丑事,让人恶。你别在这儿恶我了。4.揭人短处,使难堪:他太抠门儿,得找个机会恶恶他。[wū]1.同“乌2”。2.表示惊讶:恶,是何言也(啊,这是什么话)!

杀:1.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:杀生。杀敌。杀鸡取卵。杀一儆百。2.战斗,搏斗:杀出重围。3.消减:杀风景。4.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:肥皂水杀了眼睛。5.收束:杀价。杀尾。6.勒紧,扣紧:杀车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:笑杀人。恨杀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好生恶杀”?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爱护生命,厌恶杀戮”,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。举个例子,《史记》中记载,汉文帝曾因怜悯一匹战马而取消狩猎计划,大臣评价他“好生恶杀,乃仁君之德”。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,更暗含一种权衡——当个人欲望与生命价值冲突时,如何做出选择?

现代生活中,“不轻易伤害”是否过时?某次台风过后,小区物业准备砍断被吹歪的槐树,几位老人坚持请园艺师来矫正养护。他们说:“树长二十年不容易,给它个机会吧。”这种对生命的“不放弃”,正是“好生恶杀”的当代诠释。它提醒我们,解决问题未必需要“斩草除根”。

为什么这个理念在今天依然重要?观察自然纪录片会发现,狼群捕猎时会优先选择老弱病残的猎物。这种“精准打击”看似残酷,实则维护了生态平衡。人类社会的“好生恶杀”更应如此——比如医学研究用计算机模拟替代动物实验,既推动科技进步,又减少生命损耗。这种智慧,远比简单的“不杀生”更有现实意义。

个人认为,“好生恶杀”的本质是建立对生命的敬畏系统。就像茶农采茶时留出顶端嫩芽,渔民捕鱼时避开繁殖期,这些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,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:给予其他生命成长空间,人类才能获得更可持续的未来。当我们在阳台种菜时不滥用农药,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掏鸟窝时,其实都在实践这种古老的哲学。

或许有人质疑:完全避免伤害是否可能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但就像水墨画的留白技法,“好生恶杀”强调的是在必要伤害之外保持克制。疫情期间,某医院为保护古树修改建筑设计方案,虽然增加了成本,却让百年银杏继续守护着来往的患者。这种选择,让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群中始终跃动着生命的温度。

从商汤“网开三面”的典故,到现代动物保护法的建立,“好生恶杀”始终在文明进程中扮演着调节器的角色。它不要求人们做苦行僧,而是倡导在可行范围内,给其他生命多留一条生路。毕竟,当我们学会对蚂蚁绕道而行时,人性中的善意光芒,早已照亮了前行的道路。

好生恶杀的造句

  1. 造句 佛教中的好生恶杀,六道轮回,因果报应等观念符合善良百姓的心理。
  2. 造句 佛祖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,朝廷虽禁,信众仍口口流传,生生不息。
  3. 造句 当时人认为,“此道清虚,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。
  4. 造句 因佛教教义‘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’,故推广佛教,打压道教,用以安抚百姓。
  5. 造句 此道清虚,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。
  6. 造句 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,此道清虚,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