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ǎo lái hǎo qù
成语解释:善始善终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劝诫人
繁体字形:好來好去
英文翻译:All right, all right, all right
好:[hǎo]1.优点多的;使人满意的(跟“坏”相对):好人。好东西。好事情。好脾气。庄稼长得很好。2.合宜;妥当:初次见面,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。3.用在动词前,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:好看。好听。好吃。4.友爱;和睦:友好。好朋友。他跟我好。5.(身体)健康;(疾病)痊愈:体质好。身子比去年好多了。他的病好了。6.用于套语:好睡。您好走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:计划订好了。功课准备好了。外边太冷,穿好了衣服再出去。坐好吧,要开会了。8.表示赞许、同意或结束等语气:好,就这么办。好了,不要再说了。9.反话,表示不满意:好,这一下可麻烦了。10.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,用法跟“多”相同:哈尔滨离北京好远?[hào]1.喜爱(跟“恶”wù相对):嗜好。好学。好动脑筋。好吃懒做。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。2.常容易(发生某种事情):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。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好:[hǎo]1.优点多的;使人满意的(跟“坏”相对):好人。好东西。好事情。好脾气。庄稼长得很好。2.合宜;妥当:初次见面,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。3.用在动词前,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:好看。好听。好吃。4.友爱;和睦:友好。好朋友。他跟我好。5.(身体)健康;(疾病)痊愈:体质好。身子比去年好多了。他的病好了。6.用于套语:好睡。您好走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:计划订好了。功课准备好了。外边太冷,穿好了衣服再出去。坐好吧,要开会了。8.表示赞许、同意或结束等语气:好,就这么办。好了,不要再说了。9.反话,表示不满意:好,这一下可麻烦了。10.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,用法跟“多”相同:哈尔滨离北京好远?[hào]1.喜爱(跟“恶”wù相对):嗜好。好学。好动脑筋。好吃懒做。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。2.常容易(发生某种事情):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。
去: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去路。去向。从成都去重庆。他去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2.离开:去国。去世。去职。去留两便。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去。4.除去;除掉:去病。去火。去皮。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。5.距离:两地相去四十里。去今五十年。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去年。去秋(去年秋天)。去冬今春。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。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去听报告去了。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去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!⑿去声:平上去入。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去白娘子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去。捎去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去(=过去)。让他说去(=下去)。一眼看去(=上去)。
“好来好去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其实特别贴近生活。比如朋友找你借钱,你爽快答应,对方也准时归还,这就叫“好来好去”——开始得愉快,结束得也圆满。
有人问:这和“善始善终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两者核心意思很像,但“好来好去”更强调过程中的互相体谅。就像邻居装修房子,提前给你送水果道歉,完工后主动清扫楼道,这种双向的尊重才是精髓。
上周公司有位实习生离职,临走前把工作文档整理得井井有条,还手写了交接清单。部门主管感慨:“现在年轻人能做到好来好去的真难得。”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原来职场中的专业态度也是这个成语的生动写照。
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智慧?快递小哥送货时主动帮你把包裹放在阴凉处,你顺手递瓶矿泉水;房东退租时主动返还押金,租客把房间打扫干净。这些微小的善意互动,正在构建更温暖的人际网络。
有次看到小区业主群里吵架,导火索不过是垃圾没分类。后来物业经理挨家挨户送分类指南,还在垃圾站旁放了备用塑料袋。三个月后再看,这个单元反而成了垃圾分类模范区。你看,矛盾也能转化成“好来好去”的契机。
老一辈常说“买卖不成仁义在”,其实就是“好来好去”的商业版。有个开餐馆的朋友分享经验:就算客人抱怨菜品,他也会认真倾听,最后送份小菜。结果80%的投诉顾客都成了回头客,口碑反而更好了。
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我们容易把人际关系看作消耗品。但观察那些真正过得舒心的人,他们似乎都掌握着“好来好去”的秘诀——既不过度付出,也不草率收场,就像跳双人舞,总要互相配合着完成谢幕。
下次遇到要结束的关系或合作时,不妨多花10分钟想想:有没有可能让结局像开头那样美好?有时候一句真诚的“谢谢你之前的帮助”,或者顺手多做的那件小事,就能把普通的分开变成值得怀念的告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