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ǚ bàn nán zhuāng
成语解释:女子穿上男装,打扮成男子的模样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28卷:“那黄善聪女扮男妆,千古奇事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乔装打扮
繁体字形:女扮男妝
英文翻译:Make up for women and men
女:[nǚ]1.女性,女子,女人,妇女:女士。女工。男女平等。2.女儿:一儿一女。3.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[rǔ]文言代词,你:女等。女将何往?
扮:1.化装成(某种人物):女扮男装。《逼上梁山》里他扮林冲。2.面部表情装成(某种样子):扮鬼脸。
男:1.男性。与“女”相对:男女平等。男演员。2.儿子:长(zhǎng)男。3.男爵,古代贵族五等爵位(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)中的最末一等。
妆:1.对容貌进行修饰;打扮:梳妆。2.女子身上的装饰;演员的装饰:红妆。卸妆。3.指陪嫁物品:送妆。
“女扮男妆”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从古装剧里听过不少次,但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?简单来说,就是女性通过改变服饰和装扮,让自己看起来像男性。比如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中,祝英台为了读书假扮男子,就是一个典型例子。这种行为的背后,往往藏着对性别限制的挑战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古代女性需要“女扮男妆”?答案其实很现实。在传统社会,女性常常被排除在科举、参军等特定领域之外。通过改变外在形象,她们能短暂获得原本无法触碰的机会。比如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,正是通过伪装身份,她才能实现保家卫国的抱负。
现代人是否还需要“女扮男妆”?从表面看,当代社会对性别差异的包容度已大幅提升。但换个角度看,职场上女性刻意穿深色西装弱化性别特征,或者某些场合需要隐藏女性身份才能被严肃对待的现象,何尝不是一种新时代的“隐形换装”?这种文化惯性提醒我们,真正的平等仍需要时间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如今衍生出更多含义。比如在文学创作中,作者会通过性别错位的描写制造戏剧冲突;在流行文化里,中性化装扮反而成为表达个性的方式。我个人觉得,与其说这是对性别的模仿,不如看作人类突破标签束缚的本能——外在形象本该是自由的画布。
当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,重点不应停留在表面的乔装技巧,而应关注背后那份打破框架的勇气。无论是古代女性争取生存空间,还是现代人追求自我表达,本质上都在用行动证明:身份不该成为人生的枷锁。或许未来某天,“女扮男妆”会成为纯粹的艺术形式,而不再是迫不得已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