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èn wǔ yáng wēi
成语解释:振奋勇气,施展威风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一○回:“[姜维]奋武扬威,杀入魏军之中,左冲右突,魏兵大乱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精神
繁体字形:奮武揚威
英文翻译:Make great efforts
奋:1.鼓起劲来;振作:振奋。兴奋。勤奋。2.摇动;举起:奋臂高呼。奋笔疾书。3.姓。
武:1.关于军事的(跟“文”相对):武器。武装。武力。2.关于技击的:武术。武艺。3.勇猛;猛烈:英武。威武。武火。4.姓。5.半步,泛指脚步:继武。踵武。见〖步武〗。
扬:1.高举;向上升:扬手。扬帆。2.在空中飘动:飘扬。飞扬。3.往上撒:扬场。4.传播出去:宣扬。5.称赞:颂扬。表扬。6.指江苏扬州:扬剧。
威:1.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:威信。威严。示威。助威。狐假虎威。2.凭借威力(采取某种行动):威逼。威吓。威胁。3.姓。
提到“奋武扬威”,许多人联想到的是古代战场上的武将,但它的含义真的仅限于此吗?来看一个例子:古代边塞守军擂响战鼓,列阵于城墙之上,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敌军远远望见便不敢轻易进犯。这种“秀肌肉”的行为,正是用武力震慑对手、维护自身安全的典型场景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武力来展示威风?”其实,成语中的“武”未必是暴力,更多是指“实力”。比如现代企业中,某科技公司通过发布突破性技术成果,在行业内迅速树立权威地位。这种不流血的竞争方式,同样能传递出“奋武扬威”的魄力——用硬实力说话,赢得尊重。
再比如运动会开幕式上,运动员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入场,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这种时刻的“奋武扬威”转化为集体荣誉感的迸发。它提醒我们:力量的展现可以充满美感,关键在于背后的精神内核是否正向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当代的价值更多体现在“分寸感”上。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从不轻易拔剑,真正的强者往往不怒自威。与其说它鼓励张扬,不如说暗示着“实力储备”的重要性——当危机来临时,有底气的人自然不需要虚张声势。
最后思考一个问题: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这种精神?或许答案就藏在我们每天的努力中。学生为考试熬夜复习,创业者为产品反复打磨,这些默默积累的过程,终将在某个时刻转化为自信的底气。这时候的“奋武扬威”,早已超越了字面意义,成为厚积薄发的最佳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