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èng cí fá zuì
成语解释:奉:敬受;罚:处罚,惩罚。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”蔡沈集传:“奉帝之辞,罚苗之罪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讨伐有罪的人
繁体字形:奉辞罚罪
英文翻译:Penalty by words
奉:1.给;献给(多指对上级或长辈):奉献。奉上新书一册。2.接受(多指上级或长辈的):奉旨。奉上级命令。3.尊重:崇奉。奉为圭臬。4.信仰:信奉。素奉佛教。5.侍候:奉养。侍奉。6.敬辞,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:奉托。奉陪。奉劝。奉告。7.姓。
辞:1.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。2.言语文词:辞令。修辞。3.告别:辞行。4.不接受;请求离去:辞谢。辞职。5.解雇:辞退。他被老板辞了。6.躲避;推托:万死不辞。不辞辛苦。
罚:处罚:惩罚。责罚。赏罚分明。罚他喝酒。
罪:1.犯法的行为:罪大恶极。立功赎罪。2.过失:不应归罪于人。3.依法给予的刑罚;惩处:判罪。待罪。4.苦难;痛苦:受罪。
哎哟,今天咱们来聊聊成语"奉辞罚罪"。这个词乍一听有点严肃,但其实它背后藏着不少有意思的故事。举个例子吧!比如古代有个清官,他奉皇帝之命调查贪腐,最后不仅查明了真相,还按律惩治了罪臣——这就是典型的"奉辞罚罪",说白了就是按照上级指令或正当理由去惩罚犯错的人。
等等,这个成语到底是啥意思啊?核心问题来了:为什么古人要用"奉辞"和"罚罪"组合?其实啊,"奉辞"指的是接受正式的命令或依据正当理由,而"罚罪"就是惩治过错。就像现在警察拿着搜查令办案,既要有规矩,又得办正事,你懂的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公司HR发现员工泄露机密,依据员工手册条款进行处理,这其实也算现代版的"奉辞罚罪"。不过要注意哦,这个成语可不能乱用,得是名正言顺、师出有名的情况才行,要是公报私仇那可就不合适了。
话说回来,这个成语给咱们什么启发呢?个人觉得啊,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"按规矩办事"的精神。就像咱们处理邻里纠纷,与其大吵大闹,不如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。不过也得注意分寸,别拿着鸡毛当令箭,你说是不是?
有朋友可能会问:古代和现代用这个成语有啥区别?关键差异在于"奉辞"的来源。以前是皇命难违,现在可能是法律条文、公司规章或者社会公序良俗。但万变不离其宗,核心都是要有正当依据,实现公平正义。
最后唠叨一句,用这类成语时要特别注意语境。就像炒菜得掌握火候,用"奉辞罚罪"得确保事情确实符合程序正义。要是遇到该较真的事情,咱们也该有这种"该出手时就出手"的担当,但千万别忘了先搞清楚规则,再采取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