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én
  • gòng
  • shǎ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í wén gòng shǎng

成语解释: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。

成语出处:晋 陶潜《移居》诗:“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

繁体字形:奇文共賞

英文翻译:a remarkable work should be enjoyed together

奇文共赏的意思

奇:[qí]1.罕见的;特殊的;非常的:奇事。奇闻。奇志。奇勋。奇耻大辱。商品奇缺。山势奇险。2.出人意料的;令人难测的:奇兵。奇袭。出奇制胜。3.惊异:惊奇。不足为奇。4.姓。[jī]1.单的;不成对的(跟“偶”相对):奇数。奇偶。2.零数:五十有奇。
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
共:[gòng]1.相同,一样:共性。共同。同甘共苦。2.彼此都具有、使用或承受:患难与共。休戚与共。3.一起,一齐:共鸣。共勉。共议。共处(chǔ)。4.总计,合计:共计。总共。5.与,和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6.“共產党”的简称。[gōng]1.古同“”,恭敬。2.古同“”,供奉,供给。

赏:1.赏赐;奖赏:赏罚分明。2.赏赐或奖赏的东西:领赏。3.敬辞。用于请对方接受邀请或要求:赏光。赏脸。4.欣赏;观赏:鉴赏。雅俗共赏。5.对对方的才能或作品深感满意:赞赏。赏识。

成语评论

奇文共赏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在说“一起看一篇奇怪的文章”,其实它的本意是“把精彩的文章分享出来,让大家一起欣赏”。比如同事小王发现了一篇关于宇宙黑洞的科普文,立刻转发到部门群说:“这篇写得特有意思,奇文共赏啊!”这时候大家不仅会点开阅读,可能还会讨论黑洞到底能不能“吞”掉地球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强调“奇文”?难道普通文章不值得分享吗?其实这里的关键在于“奇”字代表的独特性。就像朋友给你推荐一家藏在胡同里的私房菜馆,虽然不起眼,但味道惊艳——这类内容往往需要有人主动“挖宝”才能被发现。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,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反而容易被淹没,主动分享就是在帮别人筛选精华。
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中学生小林在历史课本里读到一段关于唐朝外交的冷知识,课后兴奋地抄在黑板上,还画了个箭头标注“必看!”。第二天班里同学都围过来讨论,连历史老师都加入了辩论。这种自发的分享行为,其实就是“奇文共赏”的鲜活案例。

不过在我看来,现在“奇文共赏”有了新内涵。以前可能更多是文人墨客互相品评诗文,现在普通人也能通过朋友圈、读书会甚至短视频弹幕实现“共赏”。上周参加线下读书沙龙时,有位阿姨用方言朗诵《红楼梦》判词,虽然口音特别,但抑扬顿挫的节奏反而让文字更显韵味——这种打破常规的分享方式,不正是现代版的“奇文共赏”吗?

或许有人担心:大家审美不同,我觉得好的文章别人未必喜欢怎么办?这恰恰是“共赏”的妙处。就像吃火锅时有人爱毛肚有人爱鸭血,观点的碰撞反而能激发新思考。上个月我们团队为策划方案争论不休,最后因为实习生分享的一篇用户行为分析报告,大家突然找到了共识点。你看,好的内容不仅能被欣赏,还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。

下次在信息洪流中遇到让你眼前一亮的内容,不妨试试“奇文共赏”。无论是转发时加句“这段描写太绝了”,还是在读书笔记里标个星星符号,这些小小的分享动作,说不定就在某个角落点亮了他人的灵感火花。

奇文共赏的造句

  1. 造句 奇文共赏识,疑义相如析。
  2. 造句 这种谬论,怎么可以奇文共赏呢?
  3. 造句 这篇文章的观点荒谬绝论,“奇文共赏”,请大家来评论吧!
  4. 造句 遂禁坐深山,穷极数百年,缀录成文,与君奇文共赏。
  5. 造句 所以我深感荣幸之下,拿来给大家奇文共赏。
  6. 造句 天下奇文共赏之,就让吕芳给大家读一读吧!
  7. 造句 这几位仁兄如已对出,不妨说出,大家奇文共赏。
  8. 造句 垂头准备离去,偶遇一旧书摊,随手拿过一本泛黄的旧书,深被吸引,于是不再犹豫,购之;读后发觉,此书竟为绝世孤本,本着奇文共赏之原则,转发于此。
  9. 造句 我这里有一封检举信,不妨拿出来给大家都看看,也算是奇文共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