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iān
  • guà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iān qí dì guài

成语解释:怪:奇异。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情

成语出处: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黄婆》:“此事前所未闻,是知穷荒绝数,天奇地怪,亦何所不有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天奇地恠

英文翻译:Strange and strange

天奇地怪的意思
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
奇:[qí]1.罕见的;特殊的;非常的:奇事。奇闻。奇志。奇勋。奇耻大辱。商品奇缺。山势奇险。2.出人意料的;令人难测的:奇兵。奇袭。出奇制胜。3.惊异:惊奇。不足为奇。4.姓。[jī]1.单的;不成对的(跟“偶”相对):奇数。奇偶。2.零数:五十有奇。
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
怪:1.奇怪:怪事。古怪。2.埋怨;责备:这事不能怪他。3.副词。非常;很:怪好听的。4.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、妖魔。

成语评论

天奇地怪这个成语总让人联想到超乎想象的场景——比如清晨推开门发现院中槐树开出了牡丹,或是手机天气预报突然显示“明日局部地区有流星雨”。这类看似荒诞却自带幽默感的画面,正是这个四字短语最传神的注解。

问:为什么古人会造出这么夸张的成语? 其实这个成语藏着先人对未知的敬畏。就像现代人看到球形闪电会举着手机追拍,宋代文人瞧见钱塘江大潮时,大概也只能用“天工开物”这类词来形容震撼。不同的是,我们现在知道球形闪电是等离子体现象,而古人面对无法解释的事物时,创造出了“天奇地怪”这样极具包容性的表达。

在川西自驾时遇到过神奇景象:七月飞雪的山谷里,牦牛群悠闲啃食着刚冒头的格桑花。这种气候与生态的矛盾共生,恰好诠释了成语的现实版——大自然从不按人类设定的剧本演出。当代语境下,这个词更多用于形容那些打破常规认知的现象,比如量子计算机的运行原理,或是社交平台上突然爆火的素人博主。

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样的成语吗? 某科技公司把新品发布会主题定为“天奇地怪研究所”,当天推出的折叠屏手机竟能像卷轴画般舒展。这个案例说明,越是科技发达的时代,人们越需要诗意的语言缓冲理性认知的冲击。就像用“云端”形容数据存储,用“黑洞”比喻吸引力,古老的成语在新的语境里获得了二次生命。

最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:直播间里卖航天育种蔬菜的商家,总爱在标题打上“天奇地怪新品种”。这种语言嫁接既保留了成语的意境,又赋予了商业传播的趣味性。或许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江河,每个时代都会在河床上刻下新的波纹。

看着窗外无人机在楼宇间穿梭送货,突然觉得这个时代最妙的“天奇地怪”,或许是曾经幻想中的未来图景正在变成稀松平常的日常。当科幻作家笔下的脑机接口开始临床实验,当AI能写出合格的情诗,我们或许该重新思考:究竟什么才配称作“不可思议”?

"天奇地怪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