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iān
  • ní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iān níng dì bì

成语解释: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 张协传》:“天凝地闭,风厉霜飞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定语;形容冬天非常寒冷

繁体字形:天聹地閉

英文翻译:Closed to the earth

天凝地闭的意思
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
凝:1.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结成固体:凝结。凝固。2.注意力集中:凝神。凝视。
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
闭:1.关;合:闭门。闭目养神。把嘴闭上。2.堵塞不通:闭气。闭塞。3.结束;停止:闭会。闭经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天凝地闭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从武侠小说里蹦出来的词,但它其实形容的是极寒天气下天地冻结的景象。比如:“北风呼啸,大雪连下三日,整个世界仿佛陷入天凝地闭的状态,连屋檐下的冰棱都像被按了暂停键。”这里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严酷,又暗喻着某种停滞的困境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写天气吗?”当然不是。比如职场场景中可以说:“公司内部意见僵持不下,提案反复修改却毫无进展,整个会议室里弥漫着天凝地闭般的压抑感。”这种用法把自然现象转化为人际关系的冰冷状态,反而让描述更有画面感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藏着“破局”的可能性。去年冬天我亲历过这样的时刻:社区水管冻裂导致停水,起初大家互相埋怨,后来有人主动组织居民铲雪开路,原本凝固的气氛竟被集体行动的热气融化。这说明“天凝地闭”的状态往往只是暂时的,关键在于能否找到破冰的突破口。

为什么古人会造出这样的成语?或许因为农耕时代对气候更敏感。试想古代农民面对冻土时的焦虑:“土地硬得像铁板,种子埋不进土里,这种天凝地闭的日子何时是个头?”但正是这种生存压力,反而催生了地窖储粮、火炕取暖等智慧。

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,不妨带着点乐观滤镜。就像手机突然死机,重要文件来不及保存,这时候与其对着黑屏干着急,不如想象这是系统在“天凝地闭”——强制你停下来喝杯咖啡,重启后说不定思路更清晰。有些停滞,或许正是为了更好的流动做准备。

最后看个文艺版用例:画廊里的装置艺术用冰晶和镜面打造出迷宫,参观者穿梭其间时,脚步声在空旷展厅回响,仿佛踏入某个被施了魔法的天凝地闭之境。这种艺术化的表达,让成语跳出了字典,成为了可触摸的沉浸式体验。

天凝地闭的造句

  1. 造句 大寒之冬,天凝地闭,满天寒雪,狂风肆意,风刀霜剑。
  2. 造句 剑势如奔雷,剑气似冷月,林寒洞肃,天凝地闭,所有的生机在一刹那间被冻结。
  3. 造句 山里的夜是寒冷的,天凝地闭,滴水成冰。
  4. 造句 风虽已停,但寒意却依就天凝地闭,这异族让七月变的冬寒抱冰,这罪祸如今却成了张天傲最好的道具!雪白的羽绒服在冰雪之中变得格外隐蔽。
  5. 造句 而林语曦那里却呈现出一片一望无际的洁白雪海,雪花翩翩起舞,寒风习习,天凝地闭。

"天凝地闭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