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à bài ér táo
成语解释: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
成语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9回:“斗了多时,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,大败而逃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败逃
繁体字形:大败而逃
英文翻译:Run away from defeat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败:1.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(跟“胜”相对):战败国。立于不败之地。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。2.使失败;打败(敌人或对手):大败侵略军。3.(事情)失败(跟“成”相对):功败垂成。不计成败。4.毁坏;搞坏(事情):身败名裂。伤风败俗。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5.解除;消除:败毒。败火。6.破旧;腐烂:败絮。败肉。7.凋谢;枯萎:败叶。塘里的荷花都败了。8.败落: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。9.使败落:败家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逃:1.逃跑:追歼逃敌。2.躲避:逃荒。逃学。
哎哟喂,说到“大败而逃”这成语,大伙儿是不是立马想到那种战场上丢盔弃甲的场面?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,曹操赤壁之战被火烧连营,最后带着残兵“大败而逃”的故事,简直活灵活现。说白了,这就是形容输得特别惨,连原地站稳的勇气都没了,只能撒丫子跑路。
这时候问题来了:这成语只能用在打仗吗?嘿,还真不是!比如隔壁老王创业搞了个奶茶店,结果碰上行业巨头搞促销,三个月亏得底朝天,最后只能“大败而逃”关店歇业。你品,你细品,是不是连商业竞争里的惨烈感都出来了?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——打游戏!上周我和队友开黑推塔,结果对面打野疯狂抓人,咱家水晶爆炸前连投降都来不及点,那场面简直比“大败而逃”还狼狈。不过说实话,这种经历反而让我悟出个道理:输得越惨,下次赢的时候越爽啊!
哎,这里头有个门道得唠唠:为啥古人要用“大败”配“而逃”?个人觉得啊,这就像炒菜得放盐,光说“败了”不够劲,加上“逃跑”的动作,画面感直接拉满。就像我二舅炒股赔了钱,现在连手机推送都不敢看,这算不算现代版“大败而逃”?
说到这儿,突然想到个反常识的点:大败而逃未必全是坏事。好比说去年社区篮球赛,我们队被剃了光头,但后来全队加练三个月,今年直接杀进半决赛。所以说啊,有时候战略性撤退,反而是为了将来能挺直腰板杀回来。
最后扯句闲篇儿:人生哪能场场都赢?关键看你怎么从“大败而逃”里咂摸出滋味。下次遇到挫折,不妨学学壁虎断尾,输得漂亮点,跑得有风度些,保不齐转角就遇见新机会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