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à shā fēng jǐng
成语解释:破坏兴致的意思
成语出处:唐·李商隐《杂纂》把“花间喝道”、“月下把火”等列为“杀风景”的事情。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合时宜
繁体字形:大殺風景
英文翻译:dampen the spirits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杀:1.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:杀生。杀敌。杀鸡取卵。杀一儆百。2.战斗,搏斗:杀出重围。3.消减:杀风景。4.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:肥皂水杀了眼睛。5.收束:杀价。杀尾。6.勒紧,扣紧:杀车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:笑杀人。恨杀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景:[jǐng]1.环境的风光:景色。景致。景物。景观。景气(a.景色;b.指经济繁荣现象,统指兴旺)。景深。2.情况,状况:景象。景况。年景。3.佩服,敬慕:景仰。景慕。4.高,大:景行(xíng),也读作景行(háng)。5.姓。[yǐng]古同“影”,影子。
“大杀风景”这个成语总让人联想到“破坏美好画面”的场景,但具体怎么用?比如朋友聚会时突然有人抱怨工作,原本轻松的氛围瞬间凝固——这种不合时宜的言行就像往彩虹上泼墨水。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种行为特别扫兴?因为它打破了众人共同营造的情绪场域。
最近在公园见到个真实案例:樱花树下有对小情侣正互相拍照,旁边大妈突然举着喇叭喊“让让!我要跳广场舞!”原本诗意的画面秒变闹剧现场。这算不算大杀风景?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在打破某种约定俗成的氛围默契。
有人可能会问:直率表达自己需求有什么错?其实问题不在于表达本身,而是缺乏对环境的敏感性。就像在音乐厅里吃瓜子,咔嚓声本身无害,但放在特定场合就变成干扰源。这种分寸感的把握,正是避免成为“风景杀手”的关键。
我观察到现代人有个有趣现象:越是精心策划的约会,越容易遭遇大杀风景的插曲。上周参加婚礼时,新郎的致辞被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打断,全场都跟着倒抽冷气。这种戏剧性转折反而印证了成语的生命力——完美从来不是生活的常态,意外才是真实的注脚。
若问如何避免成为破坏者,我的建议是培养“场景雷达”。就像进入图书馆会自动调低音量,遇到他人正在构建美好时刻时,不妨先做个暂停手势。毕竟留白的艺术不仅存在于水墨画,更该渗透在日常的人际互动中。
最后想分享个反常识观点:有时候大杀风景的行为反而能创造新记忆。去年家庭野餐突遇暴雨,弟弟却兴奋地带着大家在泥地里跳舞,这个意外插曲如今成了最鲜活的家庭故事。生活本就不是精修图,偶尔的“破坏”也许藏着另类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