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à yǒng ruò qiè
成语解释:怯:怯儒。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。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。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力辞于未及之年,退托以不能而止,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,至贵无轩冕而荣,至仁不导引而寿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繁体字形:大勇若怯
英文翻译:man of great courage looks like a coward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勇:1.勇敢:勇武。奋勇。越战越勇。智勇双全。2.清朝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,不在平时编制之内的兵:散兵游勇。3.姓。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怯:1.胆小;害怕:胆怯。怯场。2.北京人贬称外地方音(指北方各省):他说话有点儿怯。3.不大方,不合时;俗气:这两种颜色配起来显得怯。4.缺乏知识;外行:露怯。
嘿,各位看官,今儿咱们唠唠“大勇若怯”这个成语。说白了,这就是那种“表面怂包内心硬汉”的反差操作。比如说吧,张三明明能一拳撂倒欺负同事的恶霸,却选择先递根烟赔笑脸——你说他是真怕事儿?错!这叫留着余地化解矛盾,比直接动手更需要胆量啊!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那这不就是装孙子吗?”哎呦,可别急着下结论!咱得掰扯清楚:大勇若怯的核心是克制,不是软弱。就像隔壁王婶发现自家娃偷钱,她没当众抽皮带,反而关起门来谈心。您猜怎么着?孩子后来主动写了检讨书,这可比打骂管用多了!
您说这道理放现在职场咋用?举个活例子:李总监明明看穿了老板的决策漏洞,偏要装菜鸟提问题:“领导,这方案要是遇到XX情况咋整?”结果老板自己琢磨出问题,还夸他考虑周全。瞧见没?真正的勇者都懂“四两拨千斤”的门道。
要我说啊,现代社会最缺这种“棉里藏针”的智慧。前两天看新闻,那个女消防员冲进火场前还跟队友说“我腿肚子直哆嗦”,结果愣是救出三个孩子。您品,您细品——害怕是真的,但该上就上的担当更是真的!
说到底,“大勇若怯”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。表面颤巍巍拿个扫把,真动起手来分分钟教你做人。这种智慧吧,关键得看透“退一步”和“进一步”的辩证关系。下次要是见着谁遇事不硬刚,先别急着笑话,保不齐人家正憋着大招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