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ēng
  • wēi
  • zhè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ēng wēi dà zhèn

成语解释:声势威望急速增长;使人非常震动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0回:“将军功绩已成,威声大震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;含褒义

繁体字形:聲威大震

英文翻译:gain resounding fame

声威大震的意思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威:1.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:威信。威严。示威。助威。狐假虎威。2.凭借威力(采取某种行动):威逼。威吓。威胁。3.姓。
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”。2.古同“”。

震:1.震动:地震。震耳欲聋。威震四方。2.特指地震:震源。防震棚。又连着震了几次。3.情绪过分激动:震惊。震怒。4.八卦之一,卦形是“☳”,代表雷。见〖八卦〗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声威大震”这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因某件事迅速提升声望。比如:“这家初创公司研发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医疗助手后,创始人团队声威大震,成了行业焦点。”

问题:什么时候用“声威大震”最合适?这个成语更适合描述“因具体事件引发影响力爆发式增长”的场景。比如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、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,或者企业推出颠覆性产品后,公众对其关注度和认可度突然提升的状态。

来看历史案例:“郑和下西洋时,船队每到一地便与当地互通有无,明朝的国威随之声威大震。”这种用法既点明了事件(下西洋),又突出了结果(国家威望提升)。

问题:和“名声大噪”有什么区别?“名声大噪”侧重知名度快速扩散,可能包含炒作成分;而“声威大震”更强调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提升。比如某医生攻克疑难杂症会“声威大震”,网红突然爆火则更适合用“名声大噪”。

当代职场中也有应用场景:“部门主管牵头完成跨国并购案后,在管理层中声威大震,三个月内连升两级。”这里既体现专业能力被认可,也暗示了其在组织内部的权威性提升。

个人见解:这个成语在当今社会有新的演绎空间。比如自媒体时代,某个深度调查报道让媒体机构声威大震,既反映内容质量过硬,也体现公众对优质信息的渴求。不过使用时要注意语境——它更适合描述经过时间检验的实质性突破,而非短暂的热度炒作。

最后思考:当我们在说某人声威大震时,本质上是在认可其创造的价值突破了某个临界点。这种语言现象本身,也映射出社会对“厚积薄发”这种成长路径的肯定。

声威大震的造句

  1. 造句 李自成的队伍不断壮大,真是兵强马壮,横扫千军,声威大震。
  2. 造句 我军在这一战役中旗开得胜,声威大震。
  3. 造句 神话公司则一下子声威大震,天地风云这款网页游戏的在线人数再一次突破了历时上的最高峰,还供不应求。
  4. 造句 守城的优势,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,所有清兵,声威大震,玩命的宣泄着刚刚被萧天所激起的豪情,只一刹那,二百多个贼兵,就乖乖的回了姥姥家拜年去了。
  5. 造句 不过,话又说回来,银月以为,像这样一位声威大震的王,配他们家小姐正好,他们小姐貌美如花,聪慧过人,也绝不是普通女子能够比得上的。
  6. 造句 一时间,新生群情激奋,站在沈离的身后,高声怒喝,声威大震。
  7. 造句 一时间声威大震,东晋朝廷大为震怖,急遣谢琰率重兵讨伐。
  8. 造句 自此声威大震,四方好汉如云投靠,山寨更见兴旺,啸聚到十万人马。
  9. 造句 最近传出两家公司已经开始合作,顿时声威大震,这两家公司俨然成为了中国企业的龙头。
  10. 造句 仙宗之中增添了两位万古巨头,真可以说是声威大震。

"声威大震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