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ò zǐ qì sī
成语解释:比喻人变好变坏,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墨子见练丝而泣之,为其可以黄可以黑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墨子泣絲
英文翻译:Mozi weeping silk
墨:1.写字绘画的用品,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,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,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:一块墨。一锭墨。研墨。笔墨纸砚。墨太稠了。2.泛指写字、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:墨水。油墨。3.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:墨宝。遗墨。4.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:胸无点墨。5.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,借指规矩、准则:绳墨。矩墨。6.黑或近于黑的:墨菊。墨镜。7.贪污:贪墨。墨吏。8.古代的一种刑罚,刺面或额,染上黑色,作为标记。也叫黥。9.(Mò)指墨家。10.姓。11.指墨西哥:墨洋(墨西哥银圆)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泣:1.小声哭:暗泣。哭泣。泣不成声。2.眼泪:饮泣。泣下如雨。
丝:1.蚕吐的像线的东西,是绸缎的原料。2.像丝的东西:粉丝。尼龙丝。3.形容极小,细微:丝毫。一丝不苟。4.市制长度、质量单位。10丝为1毫。
“墨子泣丝”这个成语,背后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。传说墨子看到染坊里的丝线被不同颜色的染料浸染,突然哭了。他说:“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”,意思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,就像丝线被染成什么颜色,自己根本没法做主。那问题来了:为什么墨子会因为这点小事哭呢?其实他是用丝线比喻人——咱们的成长轨迹,不也常被周围的环境左右吗?
举个现代例子吧。比如小张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,父母天天带着他读书讨论,结果他自然对知识充满兴趣;而邻居小王家里整天打麻将,他从小就觉得“读书没用”,早早辍学打工。这不就是“墨子泣丝”的翻版吗?但这里有个矛盾点:难道人真的像丝线一样完全被动吗?当然不是!环境固然重要,但人也能主动选择环境。比如小李虽然出身普通,但拼命考到好大学,交了一群上进的朋友,这不就“自己给自己换了个染缸”?
说到这,我想起自己刚工作时的经历。第一份工作氛围特别压抑,同事们天天抱怨。那会儿我发现自己也变得消极,这不就是被“染黄”了吗?后来果断跳槽到创业公司,虽然累但充满干劲,状态立马不一样。这说明啊,墨子哭的其实是个警示——别当完全被动的丝线,要像孙悟空跳出炼丹炉那样,主动掌控人生色调。
不过话说回来,完全脱离环境影响是不可能的。就像再好的种子,种在盐碱地里也难发芽。所以咱们得学会平衡:既承认环境对人的塑造力,又要保持清醒,像荷花那样“出淤泥而不染”。比如现在很多家长拼命买学区房,本质就是在给孩子挑“染料”。但更聪明的做法可能是,教会孩子辨别不同染缸的能力——知道什么时候该吸收养分,什么时候该建立自己的防护罩。
最后说点个人看法:与其担心被染成什么颜色,不如学会在染色过程中添加自己的配方。就像调色师能把普通颜料调出独特色调,人生这场染色游戏,主动权其实一直在自己手里。关键是要像墨子那样保持敏感,及时察觉环境的影响,然后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