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áng
  • huā
  • liǔ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áng huā lù liǔ

成语解释:喻娼妓。

成语出处:明·高明《二郎神·秋怀》套曲:“风流。恩情怎比,墙花路柳?记待月西厢,和你携素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

繁体字形:墙蘤路桺

英文翻译:prostitute

墙花路柳的意思

墙:用砖、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:砖墙。城墙。

花:1.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,由花瓣、花萼、花托、花蕊组成,有各种颜色,有的长得很艳丽,有香味:一朵花儿。2.可供观赏的植物:花木。花盆儿。花儿匠。种花儿。3.(花儿)形状像花朵的东西:灯花儿。火花。雪花儿。4.烟火的一种,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,在夜间燃放,能喷出许多火花,供人观赏:花炮。礼花。放花。5.花纹:白地蓝花儿。这被面花儿太密。6.颜色或种类错杂的:花白。花猫。花花绿绿。7.(眼睛)模糊迷乱:眼花。昏花。8.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:袖子都磨花了。9.用来迷惑人的;不真实或不真诚的:花招儿。花账。花言巧语。10.姓。11.用;耗费:花费。花钱。花时间。该花的花,该省的省。

路:1.道路:陆路。水路。大路。同路。2.路程:八千里路。路遥知马力。3.(路儿)途径;门路:生路。活路儿。4.条理:理路。思路。笔路。5.地区;方面:南路货。外路人。各路英雄。6.路线:三路进军。七路公共汽车。7.种类;等次:这一路人。哪一路病?。头路货。纸有好几路。二三路角色。8.用于队伍的行列,相当于“排”、“行”:四路纵队。9.姓。

柳:1.落叶乔木或灌木。种类很多。有垂柳、旱柳、杞柳等。叶狭长,种子有毛。枝条柔韧,可供编织。2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
成语评论

墙花路柳”这个成语,你听过吗?第一次接触它的人可能会有点懵——墙头的花,路边的柳,怎么还组成了成语?其实,它原本是古人用来比喻风尘女子或行为轻浮的人。比如:“他年轻时沉迷酒色,常与墙花路柳为伴,后来幡然醒悟才回归正途。”这里的“墙花路柳”既点明了环境,又暗示了人物状态,是不是挺生动的?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花”和“柳”来比喻这类人?其实古人观察到,墙头的花容易被攀折,路边的柳常被随意触碰,这两种植物都处于“被动处境”。这种比喻既委婉又带点诗意,反映了过去对特定群体的标签化认知。但放到今天,这样的表达是否依然合适?或许我们可以更理性地看待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,标签背后往往是复杂的社会因素。

举个现代例子:“网络时代,有些人把在社交平台博眼球的行为比作新时代的墙花路柳。”这个改编用法虽然不严谨,却反映出成语的延展性——语言始终在随时代演变。有趣的是,我曾在老茶馆听到老人用这个词调侃:“现在的直播乱象,可比当年的墙花路柳热闹多喽!”可见同一个成语,在不同语境下能传递截然不同的态度。

个人觉得,这类成语就像文化标本,既记录着过去的价值观,也考验着现代人的解读智慧。与其纠结字面含义,不如把它当作观察社会变迁的窗口。下次再遇到类似成语时,不妨多问一句:这个词诞生的土壤是什么?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它?语言的魅力,不就在于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吗?

回到最初的问题,成语的“保质期”到底有多长?或许就像墙头的花,开谢由时;如同路边的柳,荣枯随季。重要的是,我们在使用这些文化符号时,既不忘其本源,又能赋予符合时代的新解读——这才是语言真正的生命力所在。

"墙花路柳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