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èng
  • míng
  • wá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èng dì míng wáng

成语解释: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。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。

成语出处:汉刘歆《移书让太常博士》:“汉兴,去圣帝明王遐远,仲尼之道又绝,法度无所因袭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皇帝

繁体字形:聖帝明王

英文翻译:wise emperors

圣帝明王的意思

圣:1.最崇高的:圣地。神圣。2.称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:圣手。诗圣。3.指圣人:圣贤。4.封建社会尊称帝王:圣上。圣旨。5.宗教徒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:圣经。圣灵。6.姓。

帝:1.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:上帝。天帝。玉皇大帝。2.君主;皇帝:称帝。三皇五帝。3.指帝国主义:反帝斗争。4.姓。
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
王:[wáng]1.君主;最高统治者:君王。国王。女王。2.封建社会的最高爵位:王爵。亲王。王侯。3.首领;头目:占山为王。擒贼先擒王。4.同类中居首位的或特别大的:蜂王。蚁王。王蛇。花中之王。5.辈分高:王父(祖父)。王母(祖母)。6.最强的:王水。王牌。7.姓。[wàng]古代称君主有天下:王天下。

成语评论

圣帝明王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“高大上”,到底该怎么用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张经理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时,同事们私下议论:“他这格局,简直像个小号圣帝明王!”这里的调侃既认可了领导力,又稀释了成语本身的严肃感。

自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吹捧大人物吗? 自答:未必。某社区组织者王阿姨,二十年如一日协调邻里矛盾,居民们都说她是“胡同里的圣帝明王”。可见关键在于“德配其位”,而非身份高低。

某次读书会上,听到个有趣解读:现代企业中的“圣帝明王”未必是CEO,可能是某个坚持品质的车间主任,或是守护传统工艺的老师傅。这种解构让古老成语焕发新意,也引发我思考——当权威走下神坛,责任担当才是真正的“圣明”。

在博物馆看到明代《出警入跸图》时,导游的解说让我恍然:古人用“圣帝明王”描绘帝王威仪,本质上是在传递社会治理的理想范式。就像今天我们说“服务型政府”,内核都是对公共事务管理者的期待。

有个现象值得注意:年轻网民开始戏称自家猫主子是“喵界圣帝明王”。这种萌化使用看似荒诞,实则暗含对“明察秋毫”“恩威并施”等特质的另类解讀。语言在时代流转中,总在寻找新的承载方式。

若让我给这个成语加个注脚,会说:与其仰望历史长河里的明君圣主,不如在当下寻找那些“使众人行”的践行者。毕竟,真正的圣明不在于庙堂之高,而在寻常处见得担当。

圣帝明王的造句

  1. 造句 隋唐以后,就成为指称由古代圣帝明王开创和不断改进的、由孔子加以综合创新的、在汉代被国家立为国教的宗教。
  2. 造句 周有三母才生出圣帝明王,女子不读书明理,怎能出孝子贤孙。
  3. 造句 到汉宣帝时候,有一个宰相,认为《周易》是圣帝明王治太平之书,帝王应该用《周易》原理,创造一个太平盛世。
  4. 造句 《圣帝明王》作者风秤雪已经更新了最新章节祝大家蛇年大吉。
  5. 造句 然锡册命而定名分,诚圣帝明王之首重也。
  6. 造句 古之圣帝明王,未有宫室高丽,以凋敝百姓之财力者也。
  7. 造句 一二九五年,元成宗诏令全国对圣帝明王以时致祭。
  8. 造句 维成周十有三年,孟春丁卯,上朔丙子,西周武王姬发遣周公旦敢昭告日,月,星辰,风伯,雨师,历代圣帝明王之神曰:“呜呼!天有显道,厥类惟彰。
  9. 造句 至元三十一年(1294)四月,钦奉诏条内一款,五岳四渎,遣使诣祠致祭;其名山大川、圣帝明王、烈士载在祀典者,所在长吏,除常祀外,择日致祭,庙宇损坏,官为修理。

"圣帝明王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