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ó fù mín qiáng
成语解释:国家富足;人民强健。
成语出处: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》:“民富国强,众安道泰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國富民強
英文翻译:the nation is prosperous and the people are strong and powerful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富:1.财产多(跟“贫、穷”相对):富裕。富有。富户。农村富了。2.使变富:富国强兵。富民政策。3.资源;财产:富源。财富。4.丰富;多:富饶。富于养分。5.姓。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强:[qiáng]1.力量大(跟“弱”相对):强国。富强。身强体壮。工作能力强。2.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;坚强:要强。责任心强,工作就做得好。3.使用强力:强制。强渡。强占。强索财物。4.使强大或强壮:富国强兵。强身之道。5.优越;好(多用于比较):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。6.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,表示略多于此数(跟“弱”相对):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%强。7.姓。[qiǎng]勉强:强迫。强笑。强辩。强不知以为知。[jiàng]强硬不屈;固执:倔强。
提到“国富民强”,很多人会想到“安居乐业”这个成语。比如一个社区里,居民收入稳定、公共设施完善,老人能安心养老,年轻人能专注事业发展,这种状态就是安居乐业的缩影。有人可能会问:“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有什么关系?”其实,国家的繁荣最终会通过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体现。就像一棵大树,根深才能叶茂,经济基础扎实了,普通人的生活自然更有保障。
再比如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这句话,字面意思是粮仓充足了,人们才会重视礼仪。放到现代社会,可以理解为当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,社会才有余力发展教育、文化等“软实力”。有人疑惑:“难道物质富裕了,精神就一定能提升吗?”我的看法是,物质是基础,但精神建设需要主动引导。比如一些城市用税收补贴公共图书馆和社区活动,既提升了资源利用率,也让人更容易接触到优质文化内容。
有个成语叫“民殷国富”,字面意思是人民富裕,国家强盛。这让我联想到科技创新的作用。比如某国产手机品牌从模仿到自主研发,不仅创造了大量高薪岗位,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。这里有个核心问题:“是先让民富,还是先让国强?”其实这两者就像齿轮,需要互相带动。企业赚到钱后投入研发,研发成果又反哺国家竞争力,形成良性循环。
最后说说“政通人和”。这个成语强调政策畅通和人心凝聚的重要性。比如疫情期间,政府及时发放消费券、减免税费,既保住了小微企业,也让老百姓感受到政策温度。有人问:“制度设计和民众获得感如何平衡?”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双向沟通机制。就像我们小区最近搞垃圾分类,居委会先开听证会收集意见,再推出积分奖励制度,结果参与率比强制推行时高了三倍。
观察这些成语背后的逻辑会发现,国富民强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通过无数具体细节实现的。它需要经济活力、社会公平、文化包容等多维度支撑。就像古人说的“众人拾柴火焰高”,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,同时相信制度在不断优化,这条路就能越走越宽。毕竟,发展的本质不是百米冲刺,而是带着温度的马拉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