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uó
  • mí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ó lì mín fú

成语解释:利:利益。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
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5回:“如车有辙,如舟有舵,无旁挠,无中阻,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國利民福

英文翻译:National interest and people's welfare

国利民福的意思
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
福:1.幸福;福气(跟“祸”相对):福利。享福。造福。2.旧时妇女行“万福”礼:福了一福。3.(Fú)指福建:福橘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国利民福”这个词听起来挺宏大,但落实到生活里是什么样呢?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政府修了条新路,货车司机老张的运输时间缩短了一半,沿线村民种的苹果能更快运到城里卖高价,这就是典型的“国家投入基建利国,百姓增收得实惠”。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:国家利益和百姓幸福会不会有冲突?其实二者就像手掌和手背——国家强盛了才有资源改善民生,百姓日子好了又能推动社会发展。

记得去年我们小区改造,原本坑洼的路面铺上了沥青,还加了健身器材。起初有人抱怨施工噪音,但完工后老人散步不摔跤了,孩子骑车更安全,房产都悄悄涨了价。这让我想到,有时候“国利民福”需要点耐心,就像种树不能急着摘果子。您可能疑惑:怎么判断某个政策算不算国利民福?关键看是否实现双赢——既要算经济账,也要看老百姓脸上的笑容。

最近刷到个新闻,某地推出“家门口就业”计划,把工厂车间建到乡镇,打工者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。这种模式既缓解了大城市压力,又激活了县域经济,比单纯发补贴高明多了。有人可能会想:企业利益和百姓需求怎么平衡?其实好的政策就像搭积木,把各方诉求巧妙嵌合——企业享受税收优惠,政府完成就业指标,工人获得体面收入,这就是现代版的国利民福

我常跟学生说,理解这个成语要抓住“动态平衡”四个字。就像疫情期间的免费疫苗,国家花了大钱,但保住的是千万家庭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。短期看财政压力大,长远看却为经济复苏赢得先机。这种智慧告诉我们,真正的国利民福不是做算术题,而是下围棋——每一步都要为全局谋划。

最后想分享个观察: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扶贫项目,既符合国家产业升级方向,又让农民掌握数字化技能。比如直播卖农货,年轻人用政府培训的电商知识,把山货卖到全国。这比直接给钱更有生命力,因为它同时创造了国家需要的新业态和百姓能掌握的致富术。或许这就是新时代国利民福的生动注脚——当政策带着温度落地,宏观蓝图就和微观生活产生了美妙共鸣。

"国利民福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