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uó
  • shì
  • tiáo
  • tá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ó shì tiáo táng

成语解释:蜩螗:蝉鸣扰人。形容国家处于纷乱不堪的状态
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5回:“但是现在国事蜩螗,人心震动,外交失败,内政不修,正是岌岌可危的时候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局势等

繁体字形:國事蜩螗

英文翻译:National affairs

国事蜩螗的意思
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
蜩:古书上指蝉。

螗:古书上指一种较小的蝉。

成语评论

你听说过"国事蜩螗"这个成语吗?乍一听可能觉得有点陌生,其实它描述的是国家事务像蝉鸣般嘈杂混乱的状态。就像夏天树上的知了齐声鸣叫,声音虽大却难成曲调,这个成语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动荡、政事纷乱的局面。

举个历史实例:明朝万历年间,皇帝长期怠政,官员贪污成风,民间怨声载道。史学家在记录这段历史时常用"国事蜩螗"来形容当时的朝政混乱,就像同时有千百只蝉在耳边聒噪,整个国家失去明确的发展方向。

现代人如何理解这个成语?其实不必局限于字面意思。当我们看到某个企业部门权责不清、决策混乱时,也可以说"这个部门的运营简直国事蜩螗"。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精髓,又让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生命力。

有朋友可能会问:"这种混乱状态真的无法避免吗?"从历史规律看,任何组织发展到特定阶段都可能面临"蝉鸣期"。关键在于能否像经验丰富的园丁那样,在蝉鸣最盛的季节及时修剪枝叶,调整治理结构。北宋范仲淹推行的"庆历新政",正是通过系统性改革让国家走出蜩螗状态的典范。

值得思考的是,现代社会中的"蝉鸣"往往来自不同声音的碰撞。我始终认为,适度的争论恰似夏日的蝉鸣,既是生命力的体现,也能推动社会进步。就像交响乐团需要不同乐器的配合,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。

最近读到某科技公司在行业变革期的转型案例特别受启发。面对市场剧烈波动,他们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平台,把原本蜩螗般的意见纷争转化为创新动能。这证明古老智慧完全能指导现代实践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与运用。

当再次听到夏日蝉鸣时,不妨换个角度欣赏:那些此起彼伏的声浪,何尝不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,混乱中往往孕育着新秩序?保持清醒判断和积极行动,就能像古人说的"闻蝉声而知整顿",在纷扰中开辟新的道路。

国事蜩螗的造句

  1. 造句 是章帝时诗人梁鸿所作,梁鸿也是登北邙山回望帝京叹国事蜩螗,民生艰难。
  2. 造句 国事蜩螗,变生肘腋,皆是臣等颟顸失察之过,臣等当受天谴……
  3. 造句 如今国事蜩螗,命悬一线,再承受不住嘉靖、天启那样的皇帝了。
  4. 造句 我只有一个要求,如今国事蜩螗,能省则省。
  5. 造句 那时侯,正是朝政日非,国事蜩螗,大军压境,民不聊生。
  6. 造句 对于大唐来说,宪宗元和的这几年正是国家转型的关键时刻,真正是国事蜩螗的时候了。

"国事蜩螗"的相关成语